熊娃|古代君王多“熊娃”,古代忠臣的价值定义( 二 )


其实类似的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发生过一回,当时的齐国国君齐景公是个酒鬼,曾经有一次连着七天七夜不问朝政,一心泡在酒坛子里。
 熊娃|古代君王多“熊娃”,古代忠臣的价值定义
文章图片
大臣弦章看不过去了,就去劝他:“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请先赐我死了吧!”这语气赤裸裸的威胁啊,简直跟一哭二闹三上吊差不多了。
齐景公很郁闷,就向晏子诉苦:“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让我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这以后没了酒喝,人生哪还有什么乐趣?但是不听他的话,他又要寻死,你说这可怎么办才好?”
晏子听了说:“幸亏弦章遇到了像您这么宽厚的国君,他要是遇到夏桀、殷纣王,脑袋早就落地了!”齐景公一听果断戒酒。
忠言为什么逆耳?因为听起来就像是在教训人。帝王其实很多时候跟小孩子一样,喜欢听好话,需要别人哄,如果总是像里革那样板起面孔来在他们面前喋喋不休,很容易激起他们的叛逆心理。
 熊娃|古代君王多“熊娃”,古代忠臣的价值定义
文章图片
长孙皇后和晏子就是深谙这一点,所以能在关键时候把唐太宗和齐景公这两头顺毛驴的毛捋顺。
不管是鲁成公、鲁宣公还是唐太宗、齐景公,他们都属于比较乖的“孩子”,简单粗暴行不通,那就哄一哄给人家戴戴高帽也可以。但是以下这两位就比较有个性,没有一点智慧恐怕搞不定。
第一位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当时赵太后刚执政,秦国就趁机向赵国进行了猛烈的进攻。
赵国不得已只好向齐国求救,齐国同意支援,但是要求把赵太后的幼子长安君作为人质,才能出兵。
赵太后溺爱幼子,坚决不肯,并明确对前来劝说的大臣们说,谁再敢来劝,她就吐谁一脸唾沫。
话都这样说了,谁还敢去自讨没趣呢?哎,还真有!当时的左师触詟就在太后盛怒的时候,迈着蹒跚地步伐走进宫了。只是很奇怪,太后发现触詟不是来劝她的,而是跟她东拉西扯说了一大堆。
 熊娃|古代君王多“熊娃”,古代忠臣的价值定义
文章图片
触詟说赵太后
最后把太后的气硬给磨没了,才话锋一转扯到了各自的孩子身上,然后一步步将太后带到了事先挖好的“坑”里,提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一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至理名言。太后恍然大悟,终于同意将长安君送到齐国。
女人有时候在儿女的问题上是无原则的、没有道理可讲的,因为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自己疼,这是那些满嘴家国天下的政客无法感同身受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不能说赵威后有错。
触詟深知这是个敏感话题,所以他灵巧绕开,从自身出发,聊聊家常,聊聊儿女,从头到尾没有涉及国事,仿佛这是两个普通女人之间的对话。正是因为站在女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越威后才渐渐放下心防,最终被说服。
护犊的赵威后其实就像个不讲道理的“孩子”,孩子不讲道理的时候,就不能跟他讲道理,最好的办法是转移注意力,触詟这一点做得相当成功。但是,如果遇到聪明的“坏小孩”该怎么办?
齐国的齐威王,原本很有才智,是妥妥的学霸,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酒色,不理国事。因此,政治上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熊娃|古代君王多“熊娃”,古代忠臣的价值定义
文章图片
齐国的爱国之士都很担心,但没人敢吱声,唯恐丢了性命。其实,齐威王也不是一个听不进劝的人,只是他大概自恃聪明,直白的话他听不进去,非要有点“技术含量”需要费点脑子的。
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投其所好,给他出了个谜语,这个谜语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由来。果然自此之后,齐威王洗心革面,重振齐国。
结语:古代君王多“熊娃”,忠臣为此操碎心。怎么收拾这班“熊娃”?你是喜欢像里革这般简单粗暴?还是像长孙皇后、魏征和弦章、宴子般一红一白、分工合作?还是像触詟、淳于髡般机智讨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