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生咋看待北京卷被黑得那么惨?

北京学生答,现在大三。
北京高考的难度,我们大多数人心里是有b数的。但是简单的重点并不是北京卷上,而是在于录取率上。我现在就读于哈工大,当时考了660,北京市高考排名是2500。而我们那年7万考生,我就是3%的水平。而我们班同学是山东考来的,他山东省排名1000。我忘了他说他们那年多少人了,但是起码也有40万,这么一算,他是0.2%的水平。而0.2%的水平,在北京市就是前140名,按清北一年合起来招200多人来算,他在北京考那就是北大清华的料(我那年北大695清华694)。山东是考高大省,这是最极端的情况。另外的一些同学,辽宁,陕西,湖南,他们的全省排名最多也就是1%。这就可以体现出高考的差距。(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北大清华新生里招7%的本地人就被喷,其他985哪个不是20%以上的本地生的,在上海考上复交可比在北京上北大清华简单多了)
但是这只能说明是选拔难度确实有区别,北京选拔人简单,这我承认。但是你说400分上清华,那这些考了六百六七十还跑到外地求学的北京学生都是傻子吗?你们觉得北京是所谓“快乐教育”,我不知道你们怎么得出这种结论的。你们早7点上课我们也早7点上课,你们晚11点下晚自习我们也晚11点下晚自习,你们一月休4天,我们一周也就休1天,你们作业成山,我们也没见少啊,你们寒暑假补课,我们腊月29也在上课。就拿我自己来说,高中三年的学习材料堆起来,1米高一摞,一共摞了3堆。有一部纪录片,名字我忘了,内容就是北京学生和外地学生的对比,产生了极大的谣言。外地学校他们选的毛坦厂,北京学校他们选的北大附中。以此来说明北京学生高中就是玩。这不是搞笑吗,北大附中是全北京唯一一个这么干的。2012年从深圳来了个校长,把北大附改革改成那样子了,结果就是北大附中的高考成绩从2010年的北京市第4掉到了2015年的北京市第15。但是他们中考的招生线没怎么变哦,这就排除了生源质量下降这个可能性。这说明你在北京快乐教育,照样也得完蛋。北京只有北大附一家高中这么胡搞,外地的学校大部分也没有毛坦厂那么累。
我还是想澄清一下北京卷难度的问题。北京卷的英语和语文,难度相比于其他省是不低的。英语我们高中的时候是找全国各地的阅读和完形填空练的,可以感觉到,别的地方的英语是要比北京简单的,不论是在词汇量,还是文章题材,问题内容,都差点意思。还有地方连听力都不考,那可以说难度就不在一个级别上了。还有不服北京英语难的,你上大学看看北京生源的英语水平,就全明白了。当不少的学生还在为过四级发愁时,北京生源基本可以做到裸考一遍过。就拿我说,我第一次考四级就过了,613分,六级也一遍过596分,而且都是裸考的,一点单词没背,也没做一道练习题。
北京的语文也不简单。他难不是难在题上,而是在积累上。古文,字音字形,这些与全国都一样的。但是他最绝的是,他会考所谓的语文积累。现在貌似有了范围了(也就几十本小说吧),我们当时连范围都没有,那真的是头大。就拿我们那年来说,我们150字的小作文要求你默写四大名著中随便一章的名称。你写不出来?那不好意思没办法。(我小时候喜欢读三国演义,就真的就写出了一个: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偶魏都督丧胆)北京的作文也是不同的,北京的作文是看思想的,如果还像有的地方一样往作文上堆名人名言和华丽的词藻,更甚者去套什么模板,走什么套路,不被倒扣分就不错了(套模板必扣分,且没有可能上40分),因为他们阅卷的就烦这个。他要的就是,用通俗朴实的语言,讲出震撼人心的观点或者故事。
北京的数理化生简单,这个我是承认的。不过有一点,北京卷是真正的会者不难,难者不会。题就突出一个"怪"字。他从不去考计算量,做北京卷,如果你发现出现了大规模繁琐计算,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做错了。但是题型非常怪异。出来的题型,往往都是你见所未见的。北京的圆锥曲线连续很多年没考过韦达定理,而很多地方的卷子凡圆锥曲线必韦达定理(知道韦达定理是常用知识,初中学的韦达定理当然是常用知识,就是因为是常用知识才不考,大家都会,练烂了,考它还有什么意义?我们老师的说法就是你完全不会圆锥曲线,你把韦达定理往那一列都能拿4分。不应该是这样的。就是因为韦达定理被认为是所谓重点知识,才要连着三年考其他的,让你圆锥曲线不会就是拿不了分,让你死套韦达定理就是做不出来)。还有几次导数题,题目里给的函数求导后无0解,这就叫怪题。导致很多用外地题练的人一上高三就吃瘪。物理考了好几年的微积分为本质的东西,还考过气压的本质(不是重力),电阻的本质,并且要你计算证明。这就是北京卷的特点。但是整体卷子的难度,是毋庸置疑要低的。
■网友的回复
随便搜一套北京高考数学的最后一道题试试,数论知识课本里面几乎没有涉及,考的就只有思维和论证能力。
物理的最后一题,基本上都是从本质上来证明已知的定律或者类比推理出另一个定律,比如说:由磁生电类比电生磁,证明动量定理等。从本质上来证明就像要你证明1+1=2,看似简单却无从下手。
化学的有机推断和实验探究,很多时候都是现场学习综合之前已学知识答题,甚至会出现实验现象和课本知识“相悖”,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对课本知识的深度理解而不是依赖于简单的记忆结论。
生物的实验大题基本都是从最新的论文里面摘撷出来的,十分符合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不拘泥于课本上落后十多年的实验,也会有颠覆“传统观念”的实验现象或结论,例如:细胞壁里面有蛋白质等。但仍重视基本原理的应用,要求学生有严密的实验思想和完整的思维逻辑链条,能从始至终完整地说明某一现象的产生或作用机理,并且能够进行评价、与创新设计。考察的时候又不是直接明显地表示出来,而是融汇于整个实验流程、分析、设计与评价。
我们承认北京的高考题的确在已学知识的应用(套路和计算)上没有太大难度,但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评价、设计和论证实践能力,重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探究和创新精神,致力于塑造把握核心规律开拓者而非掌玩“老规矩”的套路者。
■网友的回复
我作为北京考生觉得,不能叫黑吧,别人说简单,说录取率低也是陈述基本事实。
除了“400分上清北”的谣言和“北京题简单所以北京考生智商低”的逻辑不能忍,其他都能接受。
■网友的回复
小朋友们还在纠结试卷的难度?
年轻真好。
通过试卷难度来完成鄙视链的构建,以便获取相应的廉价优越感。
对于这样的行为,随着年龄阶段的变化,你的态度会完成如下转换:
高考时:好羡慕。
高考后:好气哦。
工作了:无所谓。
孩子上学:我尼玛(自行脑补《心花路放》里雷佳音老师的精彩表演)。
三句话送给还没进入社会的小朋友:
不公平才是社会常态
高考是区域竞争
高考是选拔制度
请务必牢牢记住,
并深刻理解。
公平正义一般针对的是人格和权利,但请注意,权利的公平其实并不包括对资源的占有权。为什么呢?一般意义下,能者多劳、劳者多占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的公平,然而问题在于衡量“多”的社会规则,也是人来定的。
教育资源也是资源,僧多粥多、僧多粥无都不会产生问题,僧多粥少再加上僧的竞争意识普遍比较强,就会产生内卷。
简单点说,高考是两个分蛋糕的过程,首先,是全国各地以省划为单位,进行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过程;其次,是省划内,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而高考之前的所有基础教育,都是人与人之间这个层面,为这个终极选拔做准备的。
作为一个选拔制度来说,它的难度只需要作出足够的区分度就可以了。极端点举例,假如清北率是100%,那么高考就完全可以取消了——不需要做区分对不对?
总之就是能让各人找各妈、尽量心服口服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本题目的嘲讽,实际上是把省划之间的那个层面的竞争失败的情绪,发泄在人与人之间的这个层面了。
事实上这是用一个远一点的矛盾来掩饰眼前的矛盾,是一种失败者的自我保护机制。
对于这种行为,我的一般建议是:多看看大凉山,少盯着北上广。
上面这段没有任何嘲讽的意味。
那么回到教育本身,心平气和地讲,以应试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有多大用处?
卵用。
理想地说,基础教育只需要让学生掌握高等教育和日常生活应该具备的知识水平就可以了。这实际上就是那个忽悠瘸了一代家长的“素质教育”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以应试为目的的基础教育,20%左右的程度就足够支撑现代人的基本生活以及进一步的高等教育入门了,另外80%都是为了高考。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越难的高考试卷,越是对基础教育资源的浪费,因为高考试卷的难度,可以直接映射为一个省划内、接受以应试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资源的总和的加权平均。
权重直接由该省划的高等教育资源总量决定。而基础教育资源呢?由省划内每个个体的经济能力决定。
那么这个游戏规则就很有意思了:行政力量导致了地域间的不公平,经济力量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然后用地域间的不公平来对冲和转移人和人之间的不公平。
因为人和人之间的不公平,用了看似公平的“得分”来具体承载,而地域之间的不公平,用一目了然就不公平的“试卷难度”来承载。
真的精妙。
克服加诸自身的不公平的办法有二,其一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二是“真香”。前者高成本高风险,后者高成本低风险,何去何从社会人已经用脚投票了。
所以关键就在于一个成本。
事实上北京考卷的难度,客观上还反映了一个 事实:内部差异空前巨大。
试想,假如东西海以外的朋友可以和东西海的朋友考得一样高,那么这个难度来作出区分度显然是在开玩笑。
当然这是题外话,恳请诸位内心的怒气能够区分一下“东西海的北京”和“东西海以外的北京”。
所以成年北京人面对这种程度的黑——如果真能称之为黑的话,素质低点的只会产生变相的优越感,而不是让你产生优越感;素质高点的会附和一下你,然后去琢磨如何让子女上一个更好一点的小学。
如何获取更多的资源,是当代社会成功学的核心内容。
这里的“成功学”无贬义。
这里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基础和高等教育资源。
对不公平的抱怨和嘲弄,在你能搞定东17之前,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
■网友的回复
总体来说,你们给北京卷编的段子可能没我们的狠。
■网友的回复
我几乎分析北京、全国高考语文卷的比较……
说一下我的看法吧:呃,确实简单。
我儿子北京西城户口……希望他能自己热爱学习考上高中,要不然让他学门技术自谋生路了。
■网友的回复
北京卷属难度最低的几套卷,算不上黑,最多是因为各省重点率差异较大引发的吐槽罢了,毕竟重点率差了一倍。
■网友的回复
先表明身份:N年前的北京考生
要反驳这类攻击其实很简单...但说实话,真的很矫情,因此在平时生活中我每每听到这种话都是随声附和“是是是”就完事儿了。
不过既然是一个推崇理性的地方,那我就哔哔两句:
北京题简单——因为北京好学校多——好学校照顾本地生源,名额大大滴多——教育不公平
没有任何问题,完全正确的逻辑。但我就问那些抱怨的人一句话:上完好大学你回你家小镇子工作吗?
没懂?掰开揉碎再给你说。
首先,你认为全国的教育资源属于全国人民,既然是全体老百姓的资源,理应公平分配,全国一张卷,谁分高谁吃资源。
但同样,教育资源培育出来的人才也是资源!如果教育资源公平分配,那么人才资源也应当公平分配!
然而事实上,当你要求你家的省份也要有同样多的北京高校名额的时候,你可从没有提过你家的省份也得分配同样多的人才名额!
这个道理不光再一线城市和各省之间,同样还存在与省城与市,市与县、乡镇农村
一方面,你要求教育资源完全平等分配——因为考学的时候你不在北京;
一方面,你作为人才资源削尖了脑袋往一线城市挤,最次也要留在新一线或二线省城——这个时候你不谈平均分配,你不谈正态分布把你这个人才分到哪里算哪里,你绝对不想在北大读完博士跑回你家的县城工作,更不可能回你家的农村当村官!
有意思吧?不公平的事情让我吃亏的时候,我要公平;不公平的事情有利可图,我先特娘的带头冲锋!
语气有点激动~但我并没有引战的意思。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切一切的资源(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人才、文化娱乐、基建等等等等)它们的蛋糕还没有很大,很多领域的蛋糕甚至还很小。在这种情况下优质资源向一线城市集中,这是现阶段不可能改变的事实。解决这个问题要的是时间,是全国人一起想办法把蛋糕做大。在这种前提下你单拎出来一个教育资源...哦不,是教育资源里的一个小环节——高校招生政策,揪着这点要求平等,这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北京卷简单,作为生活压力大发泄的一个噱头说一说也就说一说了,就我认识的大部分北京人对这个也并没有特别敏感。但如果有谁真的拿这个当回事,认为国家亏欠自己了上天怠慢自己了人生失败的根源就在这儿了,那我只能劝你......算了,也没什么可劝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