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为什么说《隆中对》有致命的缺陷?( 二 )


诸子百家|为什么说《隆中对》有致命的缺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东吴御林军
比如鲁肃的《榻上策》 , 就默认汉室不可兴 , 曹贼无法立即消灭 , 所以他建议逆流而上 , 趁着荆州地区局面混乱 , 拿下这里 , 然后通过这里的汉江和南阳盆地作为北上中原的战略要道 。而周瑜也有类似的战略谋划:“乞与奋威(孙瑜)俱进取蜀 , 得蜀而并张鲁 , 因留奋威固守其地 , 好与马超结援 。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 , 北方可图也 。”
这2种规划 , 基本上和诸葛亮的谋划是冲突的 。所以如果没有亲蜀汉派人士的维系 , 隆中对迟早会在实现的过程中与东方面产生矛盾 。果不其然 , 在刘备夺去了同宗基业之后 , 孙刘两家迅速产生了矛盾 , 虽然一度因为曹操的威胁两家议和 , 但是最终还是翻脸 , 变成了白衣渡江和关羽的败走麦城 。
此外 , 天命这种不确定变量 , 居然成了实现战略规划的前提 , 这是逻辑链条中非常脆弱而致命的一环 。在任何时刻 , 如果逻辑链条中的一环不确定 , 那么下一环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 , 不确定性就越大 。而且不同人对于天命的理解 , 是不一样的 , 如何保证荆州地区的将领和蜀中汉朝中央的理解是一致的 , 本身也存在问题 , 这一点就被后来关羽的悲剧性结局所证明 。
三.人心向背 , 军事技术与经济地理上的缺陷
诸子百家|为什么说《隆中对》有致命的缺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蜀汉北伐
再说到占据荆州和益州之后 , 之前非常理性的战略分析 , 居然变成了感性的道德评价:“天下有变 ,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这种民心有变 , 用词模棱两可 , 一般是不可指望的 , 其实民心背后的默认的因素是硬碰硬的实力 。而且具体到东汉末年 , 当时的社会不是散沙化的个体 , 而是一个个宗族和门阀 , 如何收拢这些人获得支持才是关键因素 。黄巾起义已经动摇了儒家的忠孝观念和汉室的权威 , 在北方不断被曹魏安定的背景之下 , 曹操大兴屯田 , 曹丕推行九品中正 , 基本上完成了对北方世家的政治和经济收买 , 这一事实 , 足以让隆中对里的“箪食壶浆”成为一个美丽的泡影 。
诸子百家|为什么说《隆中对》有致命的缺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蜀汉弩手
从军事技术的角度看 , 南方的水军、弩手、山地步兵 , 还有北方的骑兵 , 北军南下学习水军的成本 , 比南军北上训练骑兵的难度要低很多 , 所以从曹操到曹魏到东晋 , 北方水军整体是在进步的: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势力在夺去了荆州刘表的故地之后:
“刘表理水軍,艨艟斗舰千數,操悉俘以沿江” 。
【诸子百家|为什么说《隆中对》有致命的缺陷?】以此对孙权进行武力讹诈;但是在曹军在冬季南下作战 , 遇到了气候严寒、水土不服、瘟疫爆发的问题 , 最终数目庞大的舰队在黄盖的火攻之下战败 。之后 , 曹操、曹丕、魏明帝都有大举打造战船、组织水师或者御用船的记载 。
诸子百家|为什么说《隆中对》有致命的缺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曹魏的虎骑
相比之下 , 由于气候和地形缺乏牧马之便 , 所以东吴和蜀汉的骑兵长期处于弱势 , 如果蜀汉还能通过后来归降的马超 , 姜维等和游牧民有联系的将领 , 以及白马羌 , 耗牛羌部族获得骑兵的话 , 东吴的马匹贫乏程度就更高了 , 史书中还有东吴和辽东公孙氏进行马匹贸易 , 东吴军队抢夺曹军马匹百余匹也能写进史书的情况 。所以磨平兵种差距方面 , 北方比南方更有利 , 这在日后会多次重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