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小伙儿20岁突发心梗,30岁又发脑梗,竟是因为“心眼”没长好

10年前 , 20岁的他突发心梗;10年后 , 30岁的他接连脑梗 。无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 不抽烟、不喝酒、无不良嗜好 ,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 疾病偏偏找上他?
突发脑梗入院治疗 , 却发现事情不简单
前几日 , 小李在家打游戏时 , 突发头晕伴左侧肢体麻木无力 , 上肢不能持物、下肢不能行走 , 症状持续3分钟缓解 。2小时后症状再次发作 , 但程度无第一次严重 。为了进一步诊治 , 小李来到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就诊 。
接诊医生在详细询问其病情后得知 , 小李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并支架植入病史 , 平时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 房颤等 , 生活习惯良好 , 不吸烟 , 爱运动 , 才30岁还非常年轻 , 似乎离心脑血管疾病很远 。在完善相应CT、核磁检查后 , 未发现明显异常 。于是请心脏和大血管外科主任杨再珍前来会诊 。
追根溯源 , 揪出背后神秘“凶手”
心脏病|小伙儿20岁突发心梗,30岁又发脑梗,竟是因为“心眼”没长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不明原因青年心梗、脑梗患者或有先兆性偏头痛患者 , 应注意卵圆孔未闭的筛查 。”杨再珍说 。
在TCD室做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检查时 , 医生监测到了患者右向左的固有型大量分流进入脑部 , 再进一步右心声学造影终于明确了小李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 。
卵圆孔未闭为心脏房间隔部位的一个“洞” , 而这正是年轻的小李反复发生脑梗死的“罪魁祸首” 。
杨再珍介绍 , 卵圆孔是人类胎儿时期心脏心房间隔里的一个正常血流通道 , 一般在婴儿出生后一年内会自行闭合 , 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就称卵圆孔未闭 。
一旦静脉系统处于高凝状态 , 如喝水少、不爱动、长期卧床、长途坐车乘飞机、用药不当等 , 若再合并下肢、腹部、盆腔、痔疮等都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可能通过未闭的卵圆孔由右心房进入左心房 , 随着血流再进入大脑、冠脉、肠系膜等 , 造成导致体循环栓塞 , 导致心梗、脑梗的发生 , 十分危险!
微创手术 为其成功补“心”
在食道超声的引导下 , 超声医学科和心脏和大血管外科团队合作成功为小李做了经皮穿刺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 顺利植入完全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 , 第二天即下床自由活动 。
三天后 , 小李顺利康复出院 。
心脏病|小伙儿20岁突发心梗,30岁又发脑梗,竟是因为“心眼”没长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心脏病|小伙儿20岁突发心梗,30岁又发脑梗,竟是因为“心眼”没长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杨再珍表示 , 发生过血栓事件的卵圆孔未闭并中大量右向左分流患者 , 其再发心梗脑梗的危险性很高 。对于此病 , 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 。
而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 是在X光下或食道超声引导下用封堵器将心脏的漏口堵上 , 从而避免动静脉分流 , 达到治愈的目的 。使用超声引导下进行手术避免了射线辐射及造影剂损害 , 具有独特优势 , 深受患者欢迎 。
此类手术住院周期短 , 恢复快 , 并发症少 , 安全有效 , 能为年轻的卒中、偏头痛患者患者有效解除病痛 。
卵圆孔未闭是什么?
卵圆孔 , 是胚胎时期心脏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 , 它能使血液从右心房流入左心房 , 维持胎儿的血液循环 。通常 , 这个卵圆孔在出生后1年内就会自然闭合 , 如果大于3岁卵圆孔还没有闭合 , 就是我们说的“卵圆孔未闭” , 心脏上因此留下一个小小的“心眼” , 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 。
【心脏病|小伙儿20岁突发心梗,30岁又发脑梗,竟是因为“心眼”没长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