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影响了中国人的身高?古代人可能长得更高( 二 )

是什么影响了中国人的身高?古代人可能长得更高
在清朝中晚期 , 北方中国男性的人均身高退化到162-165cm , 明显低于汉唐 。 这是因为农业的扩张远远跟不上人口的增长 , 导致人均粮食占有量急速下降 , 到清末降到最低点——350市斤/年 。 民国时代有所回升 , 但到1949年也仅有418市斤每年 。在封建时代 , 作战中的军人每天需要消耗两斤生米 。 由于肉食的缺乏 , 普通老百姓也需要至少一斤才能满足需要 。 显然一个古代政权如果人均粮食占有量在350-400市斤时 , 人民将处于普遍的饥饿状态 。高产作物在清末民国的普及 , 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 这些普适性强、耐旱、产量高的美洲来客 , 却格外地缺乏营养 , 仅能令人饱肚而已 。是什么影响了中国人的身高?古代人可能长得更高
由于红薯、土豆、南瓜含水量高 , 当人们摄入高产作物感觉饱足时 , 往往摄入的能量比不上相同质量的米麦 。 即便摄入的能量相同 , 用100克大米与350克红薯相比较 , 此时两者提供的能量近似 , 都为343千卡左右 , 那么红薯的蛋白质也只有大米的50%左右 。无疑 , 高产作物的普及虽然在人口压力巨大的清末民国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 却使得中国人的平均身高进一步下降 。纬度、光照和海拔的影响总体而言 , 南方人比起北方人平均身高要低一些 。 很多偏颇的观点将其归结于基因 , 其实纬度的影响要大得多 。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 , 人体新陈代谢慢 , 生长期长 , 较多地积累了物质和能量 , 故身体高大 。 高大的身体单位材料对应的表面积小 , 散热少 , 利于抵御风寒 。 低纬度地区则与上述原因相反 。是什么影响了中国人的身高?古代人可能长得更高
此外 , 高纬度北方地区农作物生长周期长 , 吸收土壤中的钙营养较多 , 因而北方人通过食物得到的钙比南方人多 , 吸收利用率提高 , 研究表明:寒冷地区长出的土豆中的钙要比热带地区的土豆高出一倍还多 。 热带地区除了农作物生长周期短 , 吸收土壤中营养低之外 , 人体新陈代谢迅速 , 钙营养在体内滞留时间短 , 也降低了吸收利用率 。除了纬度之外 , 日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 北京的年日照时数为2778.7小时 , 武汉年日照时数为2085.3小时 , 广州年日照时数为1945.3小时 , 成都年日照时数仅为1239.3小时 , 而这几个城市的人均身高也表现出递减的趋势 , 而不完全随着纬度降低 。是什么影响了中国人的身高?古代人可能长得更高
阳光能帮助维生素D的合成 , 进而促进钙吸收 , 有利于骨骼发育 , 因此晒太阳有助于青少年长高并非空话 。除此之外 , 海拔也与平均身高有着关联 , 然而却是负相关 , 其中机制还有待研究 。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纬度、日照时数均较高的西藏 , 人均身高并不是特别高 , 反而在全国属于偏低的身份 。小结说了那么多 , 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似乎还没有回答 。 古代历史上 , 欧洲人真的比中国人高吗?大量研究显示 , 就西班牙、意大利、巴尔干等南欧地区 , 甚至当今法国所在的高卢地区而言 , 古代欧洲人比起古中国人是毫无优势的 。 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身高比起古中国北方人还略高 , 这其中可能有基因因素 , 但更多应当还是环境的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中国人的身高?古代人可能长得更高
事实上 , 北非和西亚人也是白种人 , 但埃及男性平均身高171.5CM , 叙利亚男性平均身高170.4CM , 仅仅与中国男性相当 。 在身高上 , 中国人是不输给很大一部分白种人的 。欧洲人的身高是在最近一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 , 证明他们在科学调理、营养搭配上下了很大功夫 。 另外 , 欧洲人膳食中肉食的比例较高使得他们能够摄入更多蛋白质也是关键因素 。从民国到当代 , 中国人的人均身高不断上升 。 现在中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 新一代的平均身高只会越来越高 。 这个问题上 , 我们完全不必妄自菲薄 。 事实上 , 基因对于身高的影响是相对微小的 , 在不久的将来 , 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即便不能彻底赶上拥有纬度和肉食摄取优势的欧洲人 , 但差距也应能缩小到一个更狭小的范围之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