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挺好玩同步|专治各种强取豪夺?,布衣之怒( 二 )
刻意强调反抗者的英勇和秦王(齐君)的软弱妥协
文章图片
成为一国之君 , 尤其是称霸一方的霸主 , 齐君也好、秦王也罢 , 怎么会像史书里描绘的那样不堪入目?静下心来细想我们发现 , 秦二世而终 , 六国在人们的印象中还很深刻 。 不管是《史记》还是《战国策》都是在西汉组织编纂的 , 而汉朝是推翻并继承秦的王朝 , 没有必要说秦的好话 。 秦残暴 , 汉才有取而代之的合法性 , 加上否定秦王朝能赢得前六国人士的支持 。 所以 , 汉朝的史书大多数都是尊六国贬秦国的 。
那怎样表现六国呢?刻意强调反抗者的英勇和秦王的软弱妥协就好 。 汉朝甚至以后的史学家也对秦王跪座这件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没有一定历史和文学功底的人看了 , 就觉得秦王真的被“吓尿了” , 瘫倒在地 。
而六国的人怎么夸呢?把他们写成强烈反抗秦王朝残暴统治的人就好了 。 虽然不至于添油加醋 , 但也注定在史书的记载上有对六国主观偏向 。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一句“王负剑”甚至把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当成傻子来写 。
咱们绝对保持对史学大家司马迁的尊重 , 但同时也不能放弃质疑和思考 。 统一六国的人呢 , 拿着长剑被一个拿短剑的人追着柱子跑?想象一下 , 这是什么样的喜感?
怎么可能?
文章图片
面对统一大势 , 布衣之怒也彻底失了效
接着说荆轲刺秦王 , 可能明眼人一下就看出来了 。 荆轲可能不是要刺杀秦王 , 而是胁迫和要挟秦王 。 前边说过了 , 毕竟这种要挟曾是六国以弱胜强 , 拿回自己东西最具性价比的一种方式 。
可历史大势一旦形成 , 绝对不是靠刺杀或者胁迫某个人就能改变历史的 。 奋六世之余烈 , 即便秦始皇死了 , 秦国只要把控好这股统一的大势 , 顶多变成奋七世之余烈 。
前边的布衣之怒之所以成功 , 一是因为秦王(齐君)真的临时怂了一下 。 二是统一大势未成 , 不管是魏国魏霸西河、赵国胡服骑射、燕国千金买马骨......战国七国都有一战之力 , 还不存在代差和碾压 。
三是最主要的 , 有了前几次经验以后 , 真的是自己骗自己 , 觉得这样一耍横就能拿回失去的东西 。 殊不知 , 人家强国也都适应了 。 而六国自己骗自己几百年 , 已经醒不过来了 。
反观荆轲 , 虽有天下第一刺客的美誉 。 但他得到的命令是杀掉秦始皇嬴政 , 属于燕国太子丹的私欲 , 很傻很天真 。 政治上不成熟 , 思想上想当然 。
文章图片
荆轲一出发 , 就几乎注定失败 。 因为这次他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并不是说他刺杀一定不成功 , 而是即便刺杀成功了也没有完成任何政治诉求 , 即便挟持秦国成功 , 既没有燕国支持 , 也没有秦国内应 。
想象着图穷匕见 , 秦王“跪在”地上双腿瘫软 , 荆轲还不知道这一次刺杀行动是一次死亡之行 。 来到秦宫 , 还赶上了一位猪队友秦舞阳 。 刺杀本就困难 , 这一下更是把难度上升到地狱难度 。 更糟糕的是自己的这边已经乱作一团 , 秦王这边居然不按套路出牌 , 我们不知道没有了剧本荆轲是怎么的震惊——这秦王居然自己跑了 。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 不管是《史记》还是《战国策》 , 都是想要表达弱国志士抗争命运的故事 。 曹刿是、孔丘是、蔺相如是、荆轲是 , “120岁的唐雎”也是 。 在尊重历史大家和古代典籍作品的基础上 , 我们需要有一些独立的思考 , 这样才能得到意料之外的角度和见解 。
(本文仅论述古代历史 , 解读春秋战国时代“布衣之怒”威慑强势君王的深层次原因 , 不涉及政治其其他领域 , 请勿断章取义、过分解读 。 尤其带来的误会或纠纷由过分解读者自行承担 , 作者保留追责权利)
推荐阅读
- 娱乐盘点大剧院|司马小绢讲历史:揭秘古代当铺之间的暗号
- 丹说历史|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冯姓先祖,后代将相辈出,历史上的小人物
- 小高说历史|为了得到男友的爱,不惜性命,留下感人5字遗言,年轻貌美女毒贩
- 是我历史君|进去10人有9人出不来,600年无人破解,专家:梅花阵,湖南一古村
- 历史的皇宫|外国历史还有四位高皇帝,全部是开国君主,除了中国历史的高皇帝
- 中国青年网|英女子秘密买下有900年历史的古城堡
- 萌小糸说历史|下面人物6选1,你会选择跟谁去盗墓?,如果你穿越成摸金校尉
- 马露聊历史|出身成谜,受宠后乾隆给的封号却令人费解,她近30岁才嫁给乾隆
- 砚武|作为开国君主的刘邦为何历史评价不高?
- 历史图片社|却碾压乾隆的四万首,其中一首大家都背过,刘邦一生只留下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