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中国日报网评:以万无一失的充分准备,迎接汛期重大考验

:原题为_中国日报|中国日报网评:以万无一失的充分准备,迎接汛期重大考验。
我国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之一 。 2020年7月12日零时 , 在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内 , 湖水漫过一道红色标记——“1998年洪水位22.52M” , 这标志着时隔22年 , 我国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
正是源于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 , 12日16时 ,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 , 国家防总决定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 我国正面对严峻的防汛救灾挑战 。
2020年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 , 防汛形势严峻
今年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 。 前期降雨多 , 水库蓄水多、江河湖泊水位高、土壤饱和 , 再遇强降雨 , 可能引发更加严峻的汛情 。 入夏以来 ,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 , 南方多地防汛形势严峻 。 7月11日 , 长江汉口站水位已达28.31米 , 超警戒水位1米以上;洞庭湖标志性水文站城陵矶站水位达34.41米 , 超警戒水位1.91米 。
【中国日报|中国日报网评:以万无一失的充分准备,迎接汛期重大考验】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 做好今年的防汛救灾 , 对保障我国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可以说今年“考卷”难度更大 , 肩上压力更重 。
未雨绸缪 , 做好防汛救灾各项保障工作
我国历史上洪涝灾害比较频繁 , 兴水利、除水害始终是治国安民的国策之一 。 古代水利工程 , 如岷江都江堰、浙东海塘、赣州福寿沟等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 新中国成立后 , 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建设 , 如黄河历史上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 ,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 这种局面得到彻底改观 。 1998年后 , 水利部提出实施新一轮防洪规划 ,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 , 已形成由大中水库、蓄滞洪区、分洪河道、堤防、闸门、泵站等构成的蓄滞疏排相结合的防洪治涝工程体系 。
截至2018年年底 , 全国现有各类水库近10万座 , 总库容超过9000亿立方米 。 以年度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GDP比例这个指标来看 , 1998年是3.27% , 最近十年已下降到0.4%以下 。
我国还建立了由行政首长负责 , 国家、流域、省、市、县五级组织的防汛指挥体系 , 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 , 江河流域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特大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等不断完善 。 我国建立了国家防汛监测预警预报系统、水文站网和水利网信系统 , 并显著完善 , 还组建了专业化抢险队伍 , 各级防汛抢险救灾物资储备能力显著提高 。
守牢安全第一的底线 , 确保江河安澜、群众安全
我国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 , 时空分布不均 , 且与人口、耕地分布不匹配 。 这决定了治水害、兴水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
当前防汛进入关键期 , 正是绷紧弦、全力冲的时候 。 面对严峻的防汛救灾挑战 , 我国各地军民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 , 守牢安全第一的底线 , 强化风险意识 , 以临战状态 , 确保江河安澜、群众安全 。 国家防总向相关地区发出通知 , 要求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变化 , 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 强化落实相应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各项措施 ,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 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 从7月7日起 , 国家防总已派出11个工作组协助地方防汛抗洪 , 向抗洪抢险重点区域前置物资 , 加强物资储备和仓储检查 , 严格落实防汛救灾专项资金 , 确保及时拨付、专款专用 。 同时 ,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已前置632支抗洪抢险专业救援队 , 共13177人、1838车、1658艇(舟) , 以确保力量跟着汛情走、救援抢在成灾前 。
洪涝灾害防治 , 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工程手段 。 我们一是要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立体性”的洪涝灾害综合应对体系 , 常态化开展防汛薄弱环节及潜在风险隐患排查;二是要充分发挥5G、物联网、高分遥感等新技术优势 , 完善洪涝立体监测感知体系;三是要持续发展暴雨洪涝预测预报技术 , 不断提高精细化预警预报能力;四是要完善多层次、多部门、多灾种协同应对机制 , 不断优化应急方案 , 强化实战演练;五是要推动洪涝防御的社会化管理 , 发展防洪保险 , 增强人民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意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