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拗和小拗救的方式相同


大拗和小拗救的方式相同
文章图片
近体诗(格律诗)的基本句式有四种 。 对于五言律句来说 , 四种基本句式如下: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每句中除句脚外 , 两字一拍 , 节奏点落在偶数字上 。
七言律句是在五言律句句首前按照平仄交替原则添加一拍而来 , 即仄前加平 , 平前加仄 。 其四种基本句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四种基本句式按照一定的粘对规则进行排列 , 构成近体诗的篇式 , 四句称绝 , 八句称律 , 十句以上者为排律 。
大拗和小拗救的方式相同
文章图片
若严格按照这四种句式来写 , 平仄虽一字而不易 , 容易因词害意 , 对情感的自由表达造成束缚 。 因此 , 便有了变通 , 这个变通规则大体上就是对于非节奏点上的字 , 可以适当地变换平仄 , 而对于节奏点上的字则原则上不能变通 。 因为节奏点在偶数字上 , 所以允许变通的就是五言的第一、三字和七言的第一、三五字 , 不允许变通的就是五言的第二、四字和七言的第二、四、六字 。 有人将这种变通方式概括为两句话 , 叫一三五不论 , 二四六分明
当然这句口诀不是很严谨 , 说得过于绝对了 。 只有七言的第一字 , 因为离句脚较远 , 对整句的平仄协调影响甚微 , 且不在节奏点上 , 可以绝对的不论 。 对于七言的第三、五字和五言的第一、三字 , 则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 考虑到七言的第三字和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五字和五言的第三字实际上处于相同的音步位置上 , 后面的分析都以五言为例 , 七言类比即可 。
大拗和小拗救的方式相同
文章图片
按照上述的变通方式 , 每种基本句式均可以派生出另外三种句式 , 即第一字变通、第三字变通、第一和第三字都变通 。 这样一放宽 , 相当于有16种句式可选用 , 自然给创作带来便利 。 然而 , 试运行了一段时间 , 大家又发现有的句式读起来不太顺服 , 比较拗”于是对这些不顺服、比较拗”的地方进行反思总结 , 进而归纳出律句的四种禁忌:一是孤平 , 二是三平尾 , 三是三仄尾 , 四是大小拗 。 凡是犯了禁忌的句式都规定不能用 , 否则就是出律 。 这就好比是在执行了一段时间的相对比较宽松的政策后 , 又开始从严治律了 。
但是 , 总有些人不愿意服从既有规定 , 喜欢弄点创新、搞点突破 。 不是说拗”句不能用吗 , 要是有办法救”一下 , 不就能用了嘛 。 说到底 , 就是要对那些被已被判为出律的句式 , 通过一定的手段赋予其合法地位 , 让他们能够重新做回律句 。
那么 , 对这些出律的拗句该怎么救呢?下面对每种基本句式及其变式逐一进行辨析 , 详细讲解律句的拗与救
大拗和小拗救的方式相同
文章图片
一、平起平收句的拗救
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
第一变式:仄平仄仄平
第二变式:平平平仄平
第三变式:仄平平仄平
第一变式“仄平仄仄平”第一个字当平而用仄 , 这是一个典型的孤平句 。 对于什么是“孤平”历来争议较大 , 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两种 。 一种以王力先生为代表 , 认为在“仄平脚”这样的句式中 , 如果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犯孤平 , 这种说法即“除韵一平说”一种以启功先生为代表 , 认为孤平就是一个平声字夹在两个仄声字之间 , 从而不与其他平声字相连 , 这种说法即“两仄夹平说”第一种说法把孤平仅限于“仄平脚”句式中 , 且以一句中平声字的多寡定义孤平 , 显然没有把握住孤平的本质 。 第二种说法虽然抓住了孤平“孤”的本质 , 认为孤不是少 , 而是孤立、不相连 , 但在定义上仍不够严谨 , 从而扩大了孤平的范围 。 个人认为 , 孤平的准确定义应为 , 一个五言律句中(七言律句除去句首两字外)所有的平声字都是孤立、不相连的 , 且称作“全句无连说”吧 。 注意这个“都”字 , 一句之中 , 虽有平声字夹于两仄之间 , 但全句还有另外的平声字相连 , 整个句子都不算孤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