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70后,回不去的故乡

当我们走在熙熙攘攘的城市 , 忽而回头 , 发现自己和故乡越来越远了 。

曾经有人问我:“当你老了 , 还会回到故乡吗?”人老了 , 回到故乡 , 这是一种“落叶归根”的定律 , 只有回到故乡的那一刻 , 才觉得自己寻到了根 , 就像迷路的孩子 , 回到了母亲的怀里 。

可是 , 远行的人 , 故乡真的回不去了 , 不是故乡不存在了 , 而是故乡太穷了 , 赚钱的门路太少了 , 故乡的亲戚朋友 , 也都进城了 , 走在故乡的土地上 , 看到的人 , 都感觉很陌生 。 还有的地方 , 已经变成了残垣断壁的样子 , 太沧桑了 。


故乡:70后,回不去的故乡

70后的人 , 都是奔五的人了 , 有的人 , 已经五十岁了 。 再过十年 , 第一批70后 , 都是六十岁的人了 , 都要退休了 , 正式进入老年了 。

故乡:70后,回不去的故乡。曾经以为自己还小 , 还是依偎在父母怀里的孩子 , 但是现在看看 , 头上都冒出了一撮白发 , 脸上也有了皱纹 。 常常听到有人 , 叫自己“爷爷奶奶” , 连辈分也比较高了 。

70后的人 , 大部分来自农村 , 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 。 出生在城里的70后 , 相对来说 , 要少一些 。 那时候的我们 ,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里很穷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村里有一个万元户 , 都是大款了 。 能买得起黑白电视的人家 , 都是家境殷实的人家 。

因为家里穷 , 我们对故乡的印象 , 反而更加深刻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我们小时候 , 都是劳动能手 。 帮助家里插秧、割稻子、放牛、砍柴、喂猪 , 到了端午节 , 去山里摘粽叶 , 然后卖给商贩 。 暑假的时候 , 大一点的孩子 , 大人一起去工地上干活 , 也有人去山里给林地除杂树杂草 。


故乡:70后,回不去的故乡

70后 , 记忆中的故乡 , 是什么样子的?

还记得村口的那条小河吗?河水清清 , 一眼就可以看到底 。 光着脚丫 , 踩在鹅卵石上 , 寻找美丽的小石头 。 也可以掀开石头 , 把石头下的螃蟹抓住 。 用一个竹片做的撮箕 , 可以捞到鱼和小虾 。 夏天的时候 , 在河里游泳 , 比一比 , 看谁游得更快 , 更远一些 。 大人们担心 孩子溺水 , 常常打骂私自下河游泳的我们 。 昨天被父母打了一顿 , 今天还是要去游泳 , 河水和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

还记得家里的那一盏煤油灯吗?小时候 , 村里常常停电 , 有的村里 , 根本就没有电灯 。 一盏煤油灯 , 伴随着自己长大 。 读书的时候 , 煤油灯点亮了 , 夜变得非常安静 , 祥和 。 很多70后的人 , 都是从煤油灯下走出来的知识分子 。 煤油灯有很多样式的 , 最好看的 , 应该是“马灯” , 有一个玻璃罩子 , 把灯火围起来 , 有一点风 , 也吹不灭 。 夜里 , 有时候 , 也会提着马灯走村串户 。

还记得那一缕炊烟吗?做饭的时候 , 炊烟从瓦房里冒出来 , 从瓦片的缝隙里 , 袅袅升起 。 大山深处 , 有炊烟的地方 , 就有人家 。 看到炊烟 , 就想到了家里的美食 。 那时候 , 很少去商店里买零食 , 就是过年的时候 , 家家户户也是自己准备年货 。 糍粑、米酒、腊肉、油炸的米花、红薯片、土豆片......现在想起来 , 都令人嘴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