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广德埋藏”绝不是指太极洞

作者:童达清
说起“广德埋藏” , 人们常误以为是指太极洞 。 稍微百度一下 , 就会发现这样的错误信息数不胜数 , 大如官方网站 , 小到个人博客 , 无不如是 。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误判呢?其根源在于误读了冯梦龙的一句话:“天下有四绝 , 却是:雷州换鼓 , 广德埋藏 , 登州海市 , 钱塘江潮 。 ”因为“登州海市”和“钱塘江潮”都是自然风景 , 冯氏既然将它们相提并论 , “广德埋藏”就非太极洞莫属了 。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广德埋藏”绝不是指太极洞
文章图片
其实这完全是一种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的误解 。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原文 ,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三卷《乐小舍弃生觅偶》开头在引用了一首有关“钱塘江潮”的诗后说:
“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 , 却是:雷州换鼓 , 广德埋藏 , 登州海市 , 钱塘江潮 。 这三绝 , 一年止则一遍 。 惟有钱塘江潮 , 一日两番 。 ”
仔细研读上面这段话 , 我们不难发现 , 人们错就错在没有注意到后面“这三绝 , 一年止则一遍”这句话 , 如果“广德埋藏”是指太极洞 , 怎么会“一年止则一遍”?难道太极洞是海市蜃楼?即使是海市蜃楼 , 也不会定期一年来那么一次啊 。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广德埋藏”绝不是指太极洞
文章图片
退一步说 , 即使广德埋藏就是太极洞 , 也还远没到“天下四绝”的地步 。 古人游览一地 , 多形诸诗文 , 翻开光绪《广德州志》 , 有关太极洞的诗文可说是少而又少(其原因不在这里分析) , 即使是近在咫尺的宣城 , 也极少有人提及太极洞(又称长乐洞、大洞等) 。 笔者虽然孤陋寡闻 , 但也爱好宣城文史有年 , 手头的资料也多不了多少 。 一个绝无多少名气的太极洞 , 冯氏怎么会将它称为“天下四绝”?
那么 , “广德埋藏”到底是指什么呢?其实古人早有说明:
北宋绍圣年间的广德知州孙谔说:“乡村百姓 , 因仍故事 , 买牛作乐 , 迎至庙庭 , 号为‘埋藏’ 。 ”(《广德州志》卷五十二)
南宋绍兴年间的广德知州洪兴祖说:“此邦之民 , 率以仲夏之月 , 陈太牢于庙庭 , 杀而痤之 , 号为‘埋藏’ , 其来久矣 。 ”(《广德州志》卷五十六)
周密《癸辛杂识》说:“广植守广德日 , 郡中祠山有埋藏会 。 ”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广德埋藏”绝不是指太极洞
文章图片
可见所谓“广德埋藏”是一种祭祀仪式 。 其基本形式是在地上挖一个深、宽各五尺的大坑 , 然后把各种祭物埋进坑里 , 上面蒙上牛皮 。 其祭祀地点是在祠山 , 祭祀对象是张渤 , 祭祀时间是在每年的仲夏(即农历5月) , 所以冯老先生才说是“一年止则一遍” 。 关于这种祭祀的来源、形式等极其复杂 , 不是本文可以简单概括的 ,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南宋周秉秀的《祠山事要指掌集》 。 广德埋藏会在两宋时期曾经风靡整个江南 , 远及杭州 , 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大型的民间集会 , 吴自牧在他的《梦粱录》卷一里有过详尽的记述 。 “广德埋藏”起源于梁朝 , 盛行于两宋 , 到明朝仍不见衰减 , 风靡一千多年 , 遍及整个江南 , 所以冯梦龙才将它列入“天下四绝”之一 。
但是 , “广德埋藏”以牛作为“牺牲” , 冒犯了封建权威(所谓牛 , 就是太牢 , 是皇帝祭祀之物);每到会期人员聚集太多 , 少数地棍流氓乘机赌博闹事甚至杀人 , 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封建统治;尤其耕牛是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畜力 , 大批宰杀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 南宋末年的广德通判黄震在他的《以申尚书省乞禁本军再行牛祭事》奏折中称 , 广德一地每年因祭祀杀牛多达二千余条 , “以故耕牛耗及邻郡 , 户产脧于数祭 , 风俗大坏”(《黄氏日抄》卷七十四) 。 所以自北宋以来 , 不断有广德的地方官如崔宪、孙谔、范师道、洪兴祖、周瑛等 , 上报朝廷 , 明文禁止 , 使得“广德埋藏”渐行式微 , 祭物也发生了变化 , 从光绪《广德州志》所列的祭品看 , 只有“帛一、爵三、羊一、鸡一、鱼一”(卷二十三) , 耕牛已不再列入祭物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