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家族式腐败凸显管理混乱,茅台13名高管接连落马

贵州省纪委监委日前通报称 ,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张家齐 , 茅台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明灿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审查调查 。
自2019年5月茅台集团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袁仁国被通报“双开”至今 , 茅台集团及其子公司已有至少13名高管被查 。 一系列问题随之浮出水面:茅台“靠酒吃酒”腐败的根源在何处?存在哪些制度漏洞?管理混乱背后是怎样的政治生态?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要求 , 严肃查处国有企业存在的靠企吃企、设租寻租、关联交易、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 , 督促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有关规定 , 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 , 坚决破除权钱交易的关系网 。
今年以来 , 贵州省委第一巡视组向茅台集团党委反馈了相关问题并督促整改 , 省纪委监委协助省委在全省范围内专项整治领导干部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问题 , 张家齐、李明灿等被查正是专项整治不断深化、茅台集团政治生态不断净化的必然结果 。 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 , 茅台集团正加快形成“酒香风正人和”的良好发展态势 。
以酒谋私利益链长期存在
4000多瓶茅台堆满家里一间房、将价格最贵的年份酒倒入下水道……今年初 , 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披露的一幕令很多人印象深刻 。 “喝酒只喝年份茅台”的贵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长王晓光 , 不仅自身违规用公款喝茅台 , 还与家人通过大肆收受变卖茅台酒、利用职权倒卖茅台酒、获取茅台酒专营资格等方式 , 大发“酒财” 。
产自遵义仁怀的茅台酒 , 是贵州最具地域特色的特产和资源之一 , 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但在曾经一个时期内其繁荣难以掩盖乱象 , 随着2018年4月王晓光被查处 , 因领导干部搞特权而衍生出来的“茅台酒怪象”逐渐公之于众 。
一段时期里 , 公款吃喝盛行喝茅台 , 干部之间流行送茅台 , 一瓶500毫升装53度飞天茅台酒的出厂价是969元 , 市场指导价是1499元 。 然而 , 由于供需关系紧张 , 想以指导价买到茅台酒很难 , 商超、专卖店的价格大多在2000元以上 , 能拿到酒就能挣到钱 。 于是 , 在权力染指下 , 茅台专卖店成了酒中“4S店” , 严重污染了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 。
据调查 , 袁仁国曾长期把持茅台酒销售大权 , 一边靠“批酒”大肆谋取私利 , 一边把茅台经营权作为搞政治攀附、捞政治资本的工具 。
以袁仁国案为突破口深挖 , 贵州省严肃查处了茅台集团原总经理刘自力、原副总经理高守洪等一批以酒谋私的高管 。 仅2019年就先后有8名集团原高管被逮捕 , 罪名均涉及“受贿罪” 。
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销售系统也是茅台集团腐败的高发地带 。 去年11月至今年2月 , 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原总经理马玉鹏、原董事长王崇琳、原副总经理雷声、原华东大区经理罗爱军相继因涉嫌受贿被逮捕 。 早些时间 , 茅台集团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聂永、原总经理肖华伟、原系列酒事业部负责人王静也分别因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 其中聂永、肖华伟已被判刑 。 这个腐败高发地带的产生 , 与茅台酒营销体系异化导致的价格背离有关 。
7月7日由贵州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对其进行审查调查的张家齐、李明灿都曾任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高管 。 李明灿于1994年进入茅台酒厂 , 从供销公司业务员一步步成长为高管 , 2015年7月任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今年3月 , 李明灿的职务调整为茅台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 张家齐则长期在贵州仁怀工作 , 2011年3月起担任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今年2月 , 张家齐比李明灿早一个月被免去副总经理职务 , 直至与李明灿同日落马 。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邓联繁表示 , 这些落马高管背后 , 大都有极力拉拢腐蚀领导干部的“围猎者”和积日累久的关系网 , 茅台酒则是腐败链条中的一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