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如何攻陷内心的巴士底狱

吴晓波:如何攻陷内心的巴士底狱
文章图片

吴晓波:如何攻陷内心的巴士底狱
文章图片


立即购买▲收听音频

(广告)


吴晓波:如何攻陷内心的巴士底狱
文章图片

吴晓波:如何攻陷内心的巴士底狱
文章图片
我只能考虑当代主题 , 实际上 , 公众感兴趣、我也感兴趣的只有我们时代的事 。
——亚力克西·托克维尔




文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亚力克西·托克维尔(
1805-1859
)是卡尔·马克思的同时代人 。
在他们的动荡人生中 , 法国大革命既是相隔不远的当代史 , 也是他们学说的时代之锚 。 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的1848年 , 托克维尔参与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宪法的制订 , 并一度出任内阁的外交部长 。


吴晓波:如何攻陷内心的巴士底狱
文章图片



与同时代的欧洲政经学者最为不同的是 , 在托克维尔的学术坐标中多了一个新世界的维度 , 那就是对美国的研究 。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部著作 , 一是1835年出版的《论美国的民主》
, 一是1856年出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 它们隔着一个大西洋 , 互相呼应 , 其思想的光芒迄今未熄 。




吴晓波:如何攻陷内心的巴士底狱
文章图片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 , 美国与西方大约是画等号的 , 不过在经典的欧洲学者那里 , 美国是一个“他者” , 甚至是一种癌症般的存在 。



早在托克维尔的时代 , 美国式的商业文明已经被欧洲知识分子所厌恶 , 被认为是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温床 。






1860年 , 爱德华·龚古尔——他因创办龚古尔文学奖而闻名——在评论新建中的巴黎城时就不无失落地写道:“这让我想起了那些未来的美国的繁华都市 。 ”这一情绪后来还被写进了一本法国的中学生历史读本中 , 作者督促欧洲青年思考:“
美国正在变成世界的
物质中心 , 欧洲的知识分子和道德中心的地位还能维持多久?



* E·雅利菲耶 , 《历史通论

, 1904年出版 。


吴晓波:如何攻陷内心的巴士底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