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悟[1.读书名言一141一27]不怕读得少...

(原创)学习感悟[1.读书名言一141一27]不怕读得少 , 只怕记不牢 。 ——徐特立一.是对经典原著要 “熟读玩味” , 就是说要放慢速度 , 反复咀嚼 , 读懂 , 读通 , 读透 。 一个人要提高文化修养 , 打下做人、做学问的根底 , 必须精读几本书 。 精读 , 换一种说法 , 就是细读 。 人们对于一些前辈大师的著作往往读得很粗心 。 细读那些前辈大师的著作 , 可以读出许多新的东西 , 可以读出许多对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启发的东西 。 如读中国经典名著 , 首先是读知识 。 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 , 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 如《唐诗三百首》 , 里面就包含了很多常识和民族的思想 。 中国古典书籍 , 始终贯穿一条红线 , 那就是宣扬“忠信孝悌” , 宣扬“舍身求义” 。 长期的耳闻目染 , 使这种思想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脑海中 , 从而铸就了我们的民族魂 , 从而养育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 , 从而使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挫折中前进 , 逐渐摆脱孱弱走向强盛 , 傲然屹立在地球村的东方!其次读出人情味 。 工业时代使现代人慢慢机械化了 , 而多读富有人情味的古代经典名著 , 会使心情变得舒畅 , 压力得到缓解 。二.是读经典原著 , 不能太性急 , 不能贪多求快 。 熊十力先生曾经说 , 过去一些名人传记往往称美这个人“一目十行” , 其实这种人在当时不过是一个名士 , 很少能成就大的学问 。 所以读经典著作不能求快 。 相反 , 要静下心来读 , 要放慢速度 , 要充分消化 , 把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充分地吸收到你自己的头脑中来 。 对经典作家的著作 , 一年能读两本 , 就是很大的成绩 。 如果坚持下去 , 10年你就可以精读10本 , 20年你就可以精读40本 , 那就了不起了 , 人人都要对你刮目相看了 。三.是读经典原著 , 要善于抓住书中最精彩的东西 , 抓住最有启发性、最有包孕性的东西 。 所谓最有启发性 , 就是能够启发智慧 , 推动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 。 所谓最有包孕性 , 就是作者提出了某些很有价值的思想和命题 , 这些思想和命题有着极为丰富的内蕴 , 可以发生出许多新的思想 。 经典著作和大师著作的价值 , 就在于这些富有启发性和包孕性的思想和命题 。 这就是精华和灵魂 。 我们要善于发现 , 要善于抓住 , 要善于挖掘 。 但是有的人读书的时候不善于抓住这些东西 , 而抓住的往往是一些很一般的东西 , 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在别人的书里也都有的东西 , 对书中真正的精华、活的灵魂似乎视而不见 , 一点也没有抓住 。 这就是理论思维能力的问题 , 也就是理论感的问题 。 一个人缺乏理论的直觉 , 就抓不住别人著作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 那样虽然也读了很多 , 但真正的收效并不大 。 就像一个人进了一座钻石矿山 , 发现不了真正的钻石 , 却费了好大劲抱了一大堆普通的石头回来 。四.是读经典原著 , 要截断众流 , 不要读那些二三手文献 。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 , 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 1884年8月6日 , 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 , 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 , 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好 。 恩格斯复信道 ,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 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 , 关键是要自学 , 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 , 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 。 ”“最主要的是 , 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 , 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 , 以及马克思著作 , 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 。 ”也就是说 , 要系统地读原著 , 因为“研究原著本身 , 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 , 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 , 报刊等 , 但花功夫最大 , 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 。 他认为 , 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 。 这样 , 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 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 , 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 , 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 我常听到人们说:原著总是艰深的 , “名著太难懂了 , 我啃不进去” , 不如读第二、第三流的作品省力 。 虽然这也是一种读书方法 , 但只能辅助作用 。 如果一个人老读三四流的著作 , 就会被那些著作把自己框住 , 自己的情趣;格调;眼光、追求等等也会慢慢降低 。 我承认读原著会是很难的 , 其实 , 第一流的作品由于逻辑比较清晰 , 表述比较果断、个性比较鲜明、形态比较优美 , 阅读起来不见得比第二、第三流的作品费力 。 即使费点力 , 因你内心深知其足可以一当十 , 也会感到值得 。 毕竟注释本和今译本隔了一层 。 有文化基础好的人 , 最好少看赏析类著作 , 应从解释者的角度跳出来 , 充分发挥想象力 , 用心去体悟原著 。 但是也要考虑具体情况 , 如对于历史性的作品 , 可以考虑节省时间读翻译的作品 。我是一位70岁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学习体验与分享(其中会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话并结合我的一生体会与经验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谢!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与我联系,我会妥善处理 , 谢谢!)我写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应注意的事儿!退休后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广交朋友 , 互助交流 , 共筑美好生活!!!!!! 更多文章请参看 http://www.zzz818.com 赵站长的博客 。 期待大家的光临与指教哦^0^!欢迎大家转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