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帮|张巍:改编中的那些事——让制片方和编剧相爱不相杀的几条秘籍(2252期)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张巍:改编中的那些事——让制片方和编剧相爱不相杀的几条秘籍(2252期)
近期 , 由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主办、编剧帮协办的“2020影视项目策划高级研修班”进入第七讲 ,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张巍以亲身经历详谈“改编中的那些事” , 站在编剧角度为制片方出招 , 总结“让制片方和编剧相爱不相杀的几条秘籍” 。
制片人跟编剧谈合作需讲清楚两个前提 , 第一 , 为什么要挑选这个小说 , 或为什么要挑选这个题材?第二 , 为什么要挑选你作为编剧?
怎么选对人?
一个数据特别好的小说交到一个有表达欲、有原创能力的编剧手里 , 有时候往往不是加分项 。 因为原著的种种限制 , 编剧后期的修改可能会导致原著粉的抗议 , 而 十年前数据好的小说不一定适合今天 , 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现代化处理 , 这要求编剧有更多的原创能力 , 及捕捉时代精神的能力 。 如果不对原著进行颠覆式的修改 , 就如同带着镣铐跳舞 , 很难改出大火的作品 。
如果制片人对自己所挑选题材的个人情感过分强烈 , 对题材本身的喜好大过判断这是个好题材 , 编剧要警惕 。
制片人在挑选编剧及题材匹配程度时 ,不仅要看其数据表现 , 还要仔细探究编剧过去的作品 , 了解其创作规律(颠覆性较大还是完全遵照原著细节) , 事先多做磨合 。
通过过去的记录和经历可以看出 , 我对原著颠覆性比较大 , 因为我比较喜欢在创作中间加入个人原创的很多东西 , 我希望制片方能给我较大的宽容度 , 以便在原著中间找到新的可能性 。
用哪种改编方法?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改编方法有三种 , 一种是原封不动的呈现 , 基本不进行创造性或者颠覆性的修改 。 但事实上 , 大IP改编很难做到百分之百还原原著 。
比较受欢迎的改编是在大的框架上、人设上完全尊重 , 在小的细节或人物的处理上有自己独创的设计 , 如此原著粉、制片方也满意 , 没有看过小说的路人粉也满意 。
第三种改编方法是颠覆性的 , 保留这部小说的精神、灵魂等最打动人的东西 , 其他的则当作素材用 , 不一定完全尊重原著 。
制片人和编剧要在一开始就用较长时间沟通好用哪一种改编方式 。
规避哪些雷区?
常见的改编有小说改编、国外影视作品中国本土化改编、历史人物传奇化处理、人物传记改编及新闻事件改编等 。
在小说改编中 , 过去比较常见的是纯文学作品的改编 , 现在更多的是大IP网文的影视化 。 大IP的情况刚才说过了 , 现在说说纯文学小说 。 我个人认为 , 对纯文学作品来说 , 很多小说的精华是文字、情绪和情感 , 但是情绪、情感很难在完全不动人物 , 或者不动结构的情况下全篇保留 。 优美的文字就更无法在影视化改编后进行保留 , 这对于改编者和制片人的考验非常大 。
外国影视作品本土化改编中照抄绝对不行 , 特别尊重原著的地方易有雷区 , 因为国情不同 。 但完全不尊重原著的改编也有一定的问题 。 建议制片方增加一个编审 ,找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老编剧(至少是中年编剧)参与 , 专门负责解决桥段真实性问题 , 在生活细节方面增加人物的生活质感 , 这样在改编落地中可以扫荡掉很多雷区 。
历史人物改编既不能放弃一定的传奇性 , 也要找到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独特性 , 以及主题跟当今时代的密切相关性 , 要找到当下做这个人物的现实依据 。 历史真实人物改编中名人后代还活着的情况需特别注意 , 这种改编对于制片方和编剧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
新闻事件改编可用做故事开篇、剧本素材 , 或成为写剧本的驱动力 。 对于新闻事件的改编 , 更多的不是处理改什么 , 而是怎么改的问题 。
怎么相爱不相杀?
【编剧帮|张巍:改编中的那些事——让制片方和编剧相爱不相杀的几条秘籍(2252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