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留学生:我也在思索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7-10 13:2517在书卷和山河之间強为韬当我还是孩提的时候 , 我的父母离开中国 , 远赴美国求学 , 我也跟随他们远渡重洋 。 时光转瞬十几年 , 2000年年末我再次踏上故土 , 作为学校管弦乐团的一名成员随团到中国进行文化交流访问 , 并在国内的多个城市巡回演出 。 旅途中 , 我惊讶于国内翻天覆地的变化 , 也着迷于过去仅能在家中体验的文化传统 。 也正是这次旅行 , 时隔多年之后我再次与在国内的大家庭团聚 , 也在人生中第一次见到了我的奶奶 。 演出结束后即将离开之时 , 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在大学的几年间 , 我有幸接受了良好的通识教育 , 这不仅满足了我广泛的学术兴趣 , 也让我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 。我的本科学校耶鲁大学的学分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 学生可以自主进行课程和学分安排 。 由于选择双专业的缘故 , 我仅有很少的选修课选择空间 。 我把那些仅有的学分全部用来修读汉语语言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以及近代中国国际关系史等科目 。 在学习的过程中 , 正是那些迷人的历史进一步激发了我对中国的兴趣和向往 。 为此 , 我选择休学1年 , 在相关奖学金的资助下 , 前往北京语言大学和清华大学进行汉语语言的深入学习 。 在北京的这一年 , 我结识了许多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 , 这片土地也越发地令我着迷 。2017年 , 我再次回到校园 , 以 “燕京学者”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 燕京学堂是北大成立于2014年的跨学科研究项目 , 它秉承北大深厚的人文社科传统 , 旨在培养能够在未来沟通中国与世界的人才 。在那里 , 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相遇 。 这些青年学者们不仅富有强大的同理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 并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 , 也成为我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 与他们的交流——无论合作抑或分歧——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到如何能将课堂中所学的抽象的理论概念付诸实践 。 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也让我开始深入了解那些我以前并不熟悉的国家 。 在北大的日子 , 从他们身上 , 我开始领悟 “三人行 , 必有我师”的真正含义 。从农村到城市、从区域到世界、从传统到现代 , 中国仍然在经历快速的发展和转型 。 我热切地探索着中国文化 , 但我的早期尝试也不免受制于磕绊的中文表达和有限的处世经验 。 即便我身上有着中国文化的根基和探索的热情 ,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和丰富多样的风土人情面前 , 我仍旧会感到不知所措 , 但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 。 在燕京学堂的几年中 , 我曾在西安欣赏中国戏曲 , 在北京体味胡同烟火 , 在雄安泛舟掘鲤之淀 , 在贵阳远游山水风光……在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同时 , 我也在思索这个国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北京大学的课堂上 , 我的这些见闻得以在理论和历史的学习中找到对应 。 慢慢地 , 剧院上演的戏曲与历史事件之间开始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老北京城里的胡同也越发显现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历史传承 。 泛舟于“九河下梢”的白洋淀 , 我感受到雄安新区的发展潜力;远足贵州山脉 , 我亦感叹山区旅游业巨大的发展潜力 。 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在书卷和山河之间 , 我接受了真正的“中国教育” 。回顾北大生活 , 我很幸运能有机会以跨学科的角度来了解中国 。 研究生的第二年 , 我在一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进行社会实践 。 实习期间 , 我带领的团队负责向跨国公司、国有企业等合作伙伴推介公司前沿科技产品 。 在这个过程中 , 我的汉语语言能力也突飞猛进 。回溯过去 , 我将永远珍重在中国的这段让我用力成长的时光 。 在未来的日子里 , 我也将继续为成为中美沟通的桥梁而努力 。(作者系北京大学美国留学生)
推荐阅读
- 抠门老板留学生业余矿工:在北极圈淘金的乌龙团队
- “在日感染不敢告诉爸妈”留学生从确诊到出院全程
-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意向留学生并不打算放弃留学
- 气炸!留学生回国被美海关没收所有电子设备找罪证
- 积蓄|加拿大留学生接到一通电话,全部积蓄一夜之间都没了
- 穿搭日记|善于批判性思索的人,都具备这5项思维特质
- 怎么看待清华北大留学生不回国?
- 100年前的中国留学生“鄙视链”
- 英国大学担忧中国留学生取消求学计划
- 美取消新规 留学生仍担心:获得实习机会却不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