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当“望闻问切”遇上人工智能 “AI中医”能飞寻常百姓家吗?


***采访人员王佳妮、曹子琛7月10日报道:在人工智能时代 , “AI+诊疗”已是不少人熟悉的应用场景 。 然而 , 你听说过AI中医问诊吗?在今天举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 , 中医智能诊脉这一话题引发关注 。 “AI中医”如何实现问诊?这一模式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吗?
AI中医问诊 , 场景如何实现?
“如何将现代技术为中医赋能 , 是太一科技一直思考的问题 。 为了克服诊脉这一环节 , 我们花了20多年 , 于2015年研发出第一代智能化脉诊仪 。 截至目前 , 这台仪器的传感器已经研发到了第七代 。 ”此次大会上 , 太一科技创始人解渤描绘了“当AI遇上中医问诊”的场景 。

【东方网|当“望闻问切”遇上人工智能 “AI中医”能飞寻常百姓家吗?】东方网|当“望闻问切”遇上人工智能 “AI中医”能飞寻常百姓家吗?
本文插图

“智能脉诊仪建立了一个实时的气压反馈机制 , 确定加压、持压和减压 , 从而实现模拟老中医给人手搭脉的场景 。 ”解渤表示 , 目前投入应用的机器内有96颗压力传感器 , 实验版最高级用到了300颗 。 “事实上 , 96颗已经可以还原医生手的触感 。 ”
能够模拟医生的手 , 仅仅只是第一步 。 太一科技还经过算法模型 , 将诊脉结果还原成3D结果图 , 使得患者的脉搏信息能够可视化地传递给患者和医生 , 形成一份较为完整的健康报告 。
这一智能化脉诊仪是否已落地应用?据解渤介绍 , 2015年 , 该仪器已在浙江落地 , 进行为期五年线下慢病管理的实验 。 “实验期间 , 一共收治了大约六七百位病人 。 截至最新数据显示 , 高血压等慢性病临床停药率可达到76%左右 。 ”
过半受访市民坦言“不放心”
AI中医问诊的技术已有突破 , 那它真的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吗?如果在看中医时遇上AI大夫 , 市民是否真的能接受?对此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 , 不少市民对此仍持保留意见 , 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AI中医”看病并不放心 。
“疾病是关系自身的重要事情 , 容不得半点闪失 。 现在很多疾病都很复杂 , 人工智能无论多么优秀 , 我觉得都不能代替人做决断 。 ”市民李女士表示 , 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 , 把脉、触诊、看面色和舌像 , 这些“AI医生”做不了也做不好 。 市民吴先生也持相同观点:“老中医是依靠丰富的经验下诊断 , 这些经验’AI医生’能有吗?”

东方网|当“望闻问切”遇上人工智能 “AI中医”能飞寻常百姓家吗?
本文插图

此外 , 还有不少市民表示 , 看病时不喜欢机器人的冰冷感 。 市民蔡女士在接受采访中 , 提到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医生 , 有时去治疗 , 常常去帮助 , 总是去安慰 。 ”她认为 , 医生对病人的人性化关怀是治疗和护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这是不能用机器取代的 。 “还有 , 在’AI医生’面前 , 病人的隐私怎么保护?医疗事故谁来负责?”
不过 , 也有部分市民对“AI中医”表示支持 。 市民叶先生表示 , 会不会让“AI中医”看病也许只是一个习惯的问题 , “如果’AI中医’的诊断正确率很高 , 甚至要好于人类医生 , 对它们的不安或许就会减轻 , 甚至消失 。 ”
人工智能“倒逼”中医学科发展
“很多人以为 , 中医是完全主观的一种诊断 ,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许家佗教授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中医也有理论知识体系 , 是由客观规律可循的 , “有理论模型 , 那就能与人工智能相结合 。 ”
许家佗指出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 中医药产业在人工智能的潮流中迎来将迎来新的发展良机 。 “在中医智能诊断方面 , 目前四诊客观化的研究已经取得成果 。 比如 , 脉诊和舌诊的客观量化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 通过标准化采集、数据化分析、智能化处理 , 来改变传统诊断受医师主观意识、经验积累影响 , 以及受限于环境因素 , 缺乏客观指标而难以重复的问题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