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青年科学家:当天才遇上烟火气
以下文章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吴绵
“这是一件正确的事 , 但不是一个故事 , 大部分人不理解 。 ”姚颂认识到 , 要学会寻找“正确的非共识” , 尤其是在AI这样快速变化的领域 。
新闻和资本捧起了AI风口 , 学术界的人在喧嚣中架起安静的书桌 , 工业界的人在泡沫中摸石头过河 。 MSRA走出来的三人 , 都找到了自己在AI界的坐标 。
文 | 吴绵
全文约4339字 , 细读约需8分钟
5月 , 上海商场四处是“五五购物节”的促销海报 。 全民消费浪潮下 , 朱明杰不忘和海外的朋友分享薅羊毛心得 。 十分钟后 , 他把朋友拉进了“MJ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拼多多”微信群 。
作为深度网购用户 , 朱明杰和今天的中国消费者们在手机上看到什么、买到什么 , 会如何在技术的指引下走向未来生活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正是由他自己 , 以及和他一样的科学家们对算法的突破所决定的 。
6月16日 , 朱明杰和他的前同事卢策吾等15位中国AI科学家、创业者 , 在《Nature》机器智能子刊联名发表了一篇论文 , 讨论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应用和前景 。 这篇文章在国际科技界引发了诸多讨论 , 被称为“中国青年科学家的集体亮相” 。
三年前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首次针对中国评选了35岁以下的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物 , 这大概是西方世界最早开始好奇中国的这群“天才科学家” 。
在西方媒体看来 , 中国正在成长中的这群青年人与上一辈有诸多不同 。 而这些不同 , 也即将改变中国——这个仅用三十年便穿越农业和工业社会 , 马不停蹄奔向信息技术革命前沿的国度 。
这些35岁左右的AI科学家 , 曾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 是班里看起来平平无奇 , 但总考满分的“天才少年” 。
朱明杰便是其中一位 。 2020年 , 由他创立的氪信科技 , 被国际咨询机构IDC评选为AI驱动金融行业智能决策的代表之一 。
不同于书里写的“牛顿被苹果砸了头想出万有引力”、“爱迪生把手表当鸡蛋煮了” , 今天的这群中国青年科学家们 , 他们沉浸于生活 , 又时刻试图超越生活 。
我是谁 , 我在哪
1997年 , 比尔·盖茨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 , 台下中国学子的热情使他感动 , 随即决定在中国设立MSRA(微软亚洲研究院) 。 1998年 , 李开复回国 , 接下了MSRA首任院长的职务 。
伴随着互联网浪潮 , 人工智能的种子开始发芽 。 李开复在全球遍寻AI人才 , 甚至找回了美国工作13年的张亚勤 。 一些AI大神听说后 , 接二连三飞回了国 。
这些“大神”多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 打下了中国人工智能科学的地基 。 与此同时 , 有一批人刚刚步入中小学 , 还不知道人工智能是什么 , 却已经开始思考“我是谁” 。
“不是状元 , 数学发挥失常 , 所以江苏理科高考前十 。 ”朱明杰回答 , “没有什么开窍过程 , 初中12次大考只有一次不是年级第一 。 ”
和他同龄的卢策吾 , 高中开始展露出“学霸”的气质 。 他不是班上考试最好的 , 但常常在考场上推出新的公式定理 , “有的后面会学 , 老师以为我预习了 , 其实是我自己临时推出来的” 。
此时 , 比他们小十岁的姚颂刚上小学 。 一年级时 , 父母给他买了全12册《十万个为什么》 。 没过多久 , 天文、地球和数学册就被翻烂了 , 人文和环境册还是新的 。
2010年 , 姚颂去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 第一次期末排名刚挤进前20% 。 大一下学期 , 他偶然参加了新生歌手大赛 , 取得不错的成绩 , “我突然意识到 , 大学和中学完全不一样 , 不是只有学习 , 还要兼顾生活 , 为未来做准备” 。
本文插图
▲姚颂
自那之后 , 他弹吉他、打篮球 , 每件事只争取90分 , “85分要付出1分精力 , 90要付出2分 , 95就要付出5分了” 。 很多事未必要追求完美 。 毕业前夕 , 他因为另一件90分的事 , 组了个班子做起了智能芯片 。
推荐阅读
- 青年|发币自救失败,D站死于盗版
- 中年|中国-东盟区块链应用创新实验室揭牌
- 青年|汕头华侨试验区探索以人工智能、5G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 青年|7万硕士和21万本科生都来送外卖!高学历人才不思进取?
- IT爆料猿|中国电信6月5G用户数净增779万户,累计3784万
- 2020|影谱科技入选“2020中国AI商业落地价值潜力100强榜单”
- 科学|科学家偶然发现以金属为食的新品种细菌
- 青年|西安邮电大学与安康汉滨区深度合作,研发适合毛绒玩具全产业链实用技术
- 中国航务周刊|港航业再现跨界收购!
- 青年|霍尼韦尔和上工申贝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