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青年科学家:当天才遇上烟火气( 二 )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 如果说 , 姚颂只是觉得自己“未必要去做科学家” , 那么朱明杰则是通过念大学 , 明确了“还是应该让更适合的人去做科学家” 。
“在座的没有天才 , 因为天才已经坐在少年班了”——初中物理老师说过的这句话 , 朱明杰一直记着 。 后来他“发挥失常” , 考上了科大少年班 。
刚进校门 , 他就迎来现实一击 。 第一堂课摸底考试 , 宿舍三人不及格 , 一个人62分 。 即便这样 , 班上依然有四个满分 。 “我一下子就清醒了 , 人跟人真的有差距 。 ”
“数学物理高尚 , 工科被鄙视 , 最好得诺贝尔 , 学生代表都是科学家 。 ”
朱明杰清楚少年班的培养思路 , 但也只得放弃物理学家的梦 , “隔壁宿舍的傅太阳 , 请教过我傅里叶变换 , 这是我学术生涯的高光时刻” 。 此人真名傅亮 , 22岁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文章 , 被物理学最权威的杂志PRL评选为物理学近125年最有影响力的49篇论文之一 , 现在是MIT最年轻的华裔终身教授 。
兜兜转转 , 只有卢策吾 , 真正踏上了AI研究的道路 。
Code 不如 Work
1917年11月7日 , 马克斯·韦伯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向青年学子们做了《科学作为天职》的著名演讲 。 时至今日 , 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年轻人 , 入行前仍会精读此文 , 记住那句叮嘱:学术生活就是一场疯狂的赌博 。
多年来 , 大家讨论的始终是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 , 忘了其中还有一句:灵感在科学领域的作用 , 不亚于它在艺术领域的作用 。 以为一个数学家坐在书桌前 , 只要给他尺子或计算器 , 他就能够得出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 这是一种孩子气的想法 。
本文插图
▲卢策吾
当被问及对卢策吾的第一印象 , 朱明杰脱口而出四个字——呆若木鸡 。
卢策吾重点研究图像识别 。 他常常24小时埋头钻研 , 偶尔也会抬头望向窗外 。 研究越是深入 , “抬头”的次数越多 。 灵感不在别处 , 就藏在现实世界 。
“计算机对视觉的理解有限 , 那么机器有没有可能交互呢?”他进一步解释 , 人类看护老人小孩 , 调用了五种感官 。 要是机器也可以触摸 , 理解就会更准确 。 深度学习识别不了动作 , 他必须从“人”而非“机器”的角度思考问题 。
对于走出象牙塔的人来说 , “拥抱现实”几乎是唯一的答案 。
朱明杰毕业后在MSRA工作四年 , 刚好见证信息时代两大巨头的AI对决 , “大象打不过老鼠 , 微软晚了十年 , 还要考虑兼容性 , 不可能打得过谷歌” 。 他意识到数据量的重要性 , “中国那么多人 , 就是最好的实验室” 。
2015年 , 他选中AI+金融的赛道创业 。 因为这里人力集中 , 具备商业化可能 , “真AI只能用钱表达” 。
本文插图
▲朱明杰
【|中国AI青年科学家:当天才遇上烟火气】科学家和创业者的思维 , 到底有何不同?他举例:系统如何鉴别洗钱?科学家会建立网络 , 用精妙的算法发现不正常的代码 , 再逐个优化;创业者对结果负责 , 直接抓几个典型案例 , 研究人的行为是什么样的 , 再设置一套屏蔽规则 。
“过滤掉80%的可疑用户 , 目的已经达到了 。 ”朱明杰说 , “杀鸡焉用牛刀 。 ”
这和姚颂贯彻的“90分万岁”哲学相通 。 他从大二开始 , 和团队做起了人工智能芯片 。 他喜欢将其说成一套解决方案 , 而不仅仅是一款产品 , “算法很好和能用是两个概念” 。
“智能芯片的关键 , 是降低功耗和提高性能 。 很多人重视参数比如频率 , 但芯片大卖 , 首先得客户用起来 。 ”姚颂强调 , 芯片要同时做产品和算法 , 不能只追求峰值性能100 , “万一跑出来只有10呢?还不如峰值50、实际40的芯片” 。
推荐阅读
- 青年|发币自救失败,D站死于盗版
- 中年|中国-东盟区块链应用创新实验室揭牌
- 青年|汕头华侨试验区探索以人工智能、5G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 青年|7万硕士和21万本科生都来送外卖!高学历人才不思进取?
- IT爆料猿|中国电信6月5G用户数净增779万户,累计3784万
- 2020|影谱科技入选“2020中国AI商业落地价值潜力100强榜单”
- 科学|科学家偶然发现以金属为食的新品种细菌
- 青年|西安邮电大学与安康汉滨区深度合作,研发适合毛绒玩具全产业链实用技术
- 中国航务周刊|港航业再现跨界收购!
- 青年|霍尼韦尔和上工申贝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