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日报|李 颖/张志敏 “记者读书”第二十辑(554):《美国法院哪儿来的这么大权力》《性命以寄 杨柳长青》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李 颖/张志敏 “采访人员读书”第二十辑(554):《美国法院哪儿来的这么大权力》《性命以寄 杨柳长青》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难产 。 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的政治前途竟然系于佛罗里达州的区区几百张选票 。 为此 , 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 还好 , 不是在白宫门前舞枪弄棒 , 而是在法庭上唇枪舌剑 。 双方几经过招 , 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 后者一锤定音 , 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 。
沧州日报|李 颖/张志敏 “记者读书”第二十辑(554):《美国法院哪儿来的这么大权力》《性命以寄 杨柳长青》
本文插图

由非民选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来解决选票统计的纷争 , 进而决定了总统宝座的归属 , 这多少是美国民主的尴尬 。 不过 , 在嘲笑美国民主制度“不民主”的同时 , 人们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美国法治的完善和对法院权威的尊重 。 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5比4一票之差作出了不利于戈尔的判决后 , 戈尔优雅地承认失败:“我虽然很难同意最高法院的决定 , 但是我接受它 。 我接受这一判决的最终权威 。 ”
美国法院哪儿来的这么大权力?它何以能够获得连总统都得让它三分的权威?这让我对这本《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产生了兴趣 。
书中所选的案例大都是美国宪政史上的“大案要案” , 它们既平凡无奇(因为它所涉及的往往是历史上无名小卒和芸芸众生的命运) , 又惊心动魄(因为它可能对无数黎民百姓的共同命运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 。
细细翻看这些案例后发现 , 美国最高法院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司法审查权 , 但司法部门既无权又无剑 , 归根结底 , 它的权威建立在广大民众对法院公正审判和裁决的信任之上 。 换句话说 , 一项司法判决是否能够得到尊重和执行 , 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取决于这一判决本身是否基本公正 , 取决于政府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各主要利益集团对司法判决的接受和服从程度 , 取决于社会和民众是否广泛地相信政府必须依法按照法院的判决行事 。
例如 , 在达特茅斯学院诉伍德沃德案中 , 美国最高法院以公正的判决维护了契约的神圣原则 , 由此确定和保证了美国私立学院的独立和自治以及与此密不可分的学术自由 , 从而鼓励了私有企业、民间组织的蓬勃发展;在尼克松水门案件中 , 最高法院打破常规、果断出手、步调一致 , 以8对0票作出判决 , 要求尼克松总统必须交出白宫办公室的工作谈话录音 , 而最终 , 这个谈话录音成为尼克松妨碍司法的确凿证据 , 直接导致了尼克松的辞职 。
当然 , 美国法律判决也会受金钱、舆论、政治、法官个人的党派色彩和信仰等多方因素的影响 , 因此绝非总是公正无私的 。 而不公正的判决则会导致普通民众的不满或者政府行政部门的拒绝执行 。 这样例子也是有的 。 著名的斯科特诉桑弗特案中 , 美国最高法院裁决黑奴不是美国公民 , 并以违宪为由 , 废除了旨在限制奴隶制扩张的1820年《密苏里妥协案》 。 这个判决不仅从宪法高度维护了奴隶制 , 而且激化了本来已尖锐对立的南北争执 。
斯科特案判决的严重后果 , 是联邦最高法院一度威信扫地 。 于是 , 反对奴隶制的北方各州法院开始公开抵制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 , 拒不服从联邦命令 , 使联邦司法部门陷入半瘫痪状态 。 美国第一次在较大范围内出现了有法律却无人遵循 , 有宪法却无宪政运作的混乱局面 。 以至于后来南北方的政治斗争走向无序化 , 最终爆发了南北战争 。
斯科特案不仅被美国学者列为美国宪政史上最糟糕的判例 , 而且被认为是引发南北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
美国法院哪儿来的这么大权力?这个问题似乎有了答案——权威才是是权力运行的基础 , 而权威不是他人可以给予的 , 要靠公正的审判和裁决自己争取 。
(作者系沧州日报编委、经济新闻中心主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