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小娱记者|那么为何很多物体都是不透明的?,既然原子中的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于1909年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 , 实验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利用α粒子来连续轰击厚度为微米级别的金箔 , 结果发现大部分α粒子都能顺利通过 , 方向并未发生改变 , 只有一小部分发生了偏转角度较大的方向改变 , 而被反弹回来的粒子数量更加少 。 该实验否定了原有汤姆逊的“枣糕”原子模型 , 进而确立了原子核式的原子模型 , 即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构成 , 原子核只占据原子体积的极小一部分 , 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区域 , 核外电子和原子核之间拥有较大的空间 。
文章图片
在后来的研究中 , 科学们在此基础上又发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所组成的结论 。 那么 , 有朋友不禁要问了 , 既然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空间那么大 , 那么光线就应该可以顺利通过 , 为何大部分的物体在我们看来并非透明的呢?
【刀小娱记者|那么为何很多物体都是不透明的?,既然原子中的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根据近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 , 人们对于原子的大小有了一个基本的形象概念 , 那就是原子的尺寸很小 , 其直径为10^(-10)米级别 , 而原子核的尺寸更小 , 直径只有10^(-15)米级别 , 也就是说原子核与整体原子体积相比 , 差了15个数量级 , 原子核与原子从尺寸的直观比较来看 , 相当于一只蚂蚁与一个体育场的差别 , 这也使得人们认为原子可以进行很大程度压缩的原因 。
文章图片
但是 , 随着人类对微观世界和观测研究的不断深入 , 特别是量子力学的逐步发展 , 对原子特别是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 那就是核外电子的运动遵循波粒二象性的基本规律 , 即核外电子在绕原子核运动时 , 并不是固定地占据一个位置 , 而是以随机的方式分布 , 它会以一定的概率从低能级轨道出发 , 尽可能地占据整个原子核外空间 , 形成所谓的“电子云” 。
文章图片
我们知道 , 一个物体透不透明 , 取决于光线是否能顺利通过 。 而光线作为一种电磁波 , 其本身并不会与原子核发生作用 , 也不可能穿透原子核 , 只能与原子核外的电子发生作用 , 光线所携带的能量会有一定几率激发电子的能级跃迁 , 从而能量被电子所吸收 。 这里就有几种情况 , 一种是光线的能量被电子吸收的程度很低 , 那么大部分光线就会穿透原子 , 物体呈现出的就是透明的状态;还有一种是光线的能量有一定的比例被电子吸收 , 穿透原子以后光线的能量衰减得比较严重 , 但仍有一部分穿透原子 , 那么物体就会表现出半透明状态;最后一种就是大部分的光线都会被电子所吸收 , 表现出来的就是光线几乎透不过原子 , 那么呈现出来的就是物体不透明 。
文章图片
由此可以看出 , 物体透不透明的决定性因素 , 就是光线能量被电子所吸收的程度 。 即使常规状态下我们认为金属的光线透过性很差 , 但是卢瑟福实验中应用的是微米级别的金箔 , 由于物体的厚度极小 , 光线的能量被电子吸收的效率不是太高 , 所以大部分光线能够透过金箔 , 我们从外界来看 , 金箔就是透明的 。 相反 , 如果我们拿常规状态下是透明的物体 , 比如玻璃 , 虽然在一定厚度以内 , 光线的透过性很好 , 但是我们持续增加玻璃的厚度 , 那么玻璃组成物质原子中的电子 , 所吸收光线的总效率就会明显增加 , 所能透过原子的光子总量也就越来越少 , 因此达到一定的厚度以后 , 玻璃也会变得不透明起来 。
推荐阅读
- 曲面屏|曲面屏吐槽声那么大,为什么华为Mate40系列要全系都上?
- 懒杨羊看世界|这3方面发展突出,已经赶超中国!,印度根本没那么“落后”
- 美团|王兴为什么那么讨厌马云?
- 科学星|处在宜居带,那么他是否能成为地球呢,火星和地球一样有4季变化
- ZAKER娱乐|优雅也没有那么难,“好气质”女人如何穿搭?学会这2个穿搭技巧
- 海豚|鲸鱼和海豚区别那么大,为什么能杂交出鲸豚兽?
- 春公子|欧洲首富拥有7500亿,那么中国首富呢?,美国首富拥有12968亿
- 华为手机|华为手机信号,真有传说中那么好?
- 化石|阿根廷发现巨型鱼类,是白垩纪最恐怖的鱼类之一,牙齿跟针那么尖
- 火星探测|考古为什么惧怕古墓出现鸡蛋,难道真那么诡异?专家:碰都不能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