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千米感知误差低于5%,嬴彻发布全球领先的超长距精准3D感知技术

_原题为 千米感知误差低于5% , 嬴彻发布全球领先的超长距精准3D感知技术
鱼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自动驾驶重卡 , 时速保持在 80-100 km/h , 即每秒移动大约 25 米 。
刹车距离 , 就会是乘用车的 2 倍 。
误差|千米感知误差低于5%,嬴彻发布全球领先的超长距精准3D感知技术
文章图片

这样的情况下 , 要保证行车安全 , 感知距离起码要达到 300 米以上 。
车辆“看”得越远、测得越准 , 就越能精确地判断前车动向 , 做出合理的预判 , 保障行车安全 。
这就是嬴彻科技最新发布的超长距精准3D感知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
不仅感知距离可以达到 1000 米 , 嬴彻还在行业内首次提到了测距精度——
【误差|千米感知误差低于5%,嬴彻发布全球领先的超长距精准3D感知技术】1000米感知距离下 , 测距误差能达到5%以下 。
兼顾超长距和精准的识别效果 , 并且不需要额外的传感器 , 嬴彻的技术团队是如何做到?
其中诀窍 , 嬴彻CTO杨睿刚博士同量子位进行了分享 。
超长距精准3D感知技术
无论是激光雷达还是毫米波雷达 , 有效感知距离也不过 150-200 米 。
在长距离的感知上 , 主要需要依靠相机作为传感器 。
杨睿刚博士介绍 , 目前主要的技术有两种:
其一 , 双目立体视觉测距 。 即通过两个摄像头来观测同一物体 , 通过三角化来得到三维距离 。
误差|千米感知误差低于5%,嬴彻发布全球领先的超长距精准3D感知技术
文章图片

这一方案的缺点在于 , 对于超长距而言 , 双目测距的误差随距离的平方增长 。 举个例子 , 如果在 100 米时 , 测距误差是 1 米 , 那么当距离达到 1000 米 , 误差就会达到 100 米 。
其二 , 直接通过回归或者一些简单几何的方法来计算前方物体的深度信息 。
这种方法产生的误差在15%-20%左右 。 不仅如此 , 在超长距上 , 标注数据不足 , 很难对移动物体的细节进行处理 。
针对这些问题 , 嬴彻的解决方案——把前景和背景分开来做处理 。
背景 , 是指前方的整个静态环境 。 嬴彻的超长距精准3D感知技术 , 结合激光雷达 , 把激光点云作为控制点 , 然后由近及远 , 通过图像的方法计算深度 。
杨睿刚博士解释说:

你可以想象在一张图像上 , 有些点带有深度信息 , 但更多的点没有 。
通过无监督深度学习 , 我们把这些带有深度信息的点 , 从近到远地扩展出去 , 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长距离背景深度图像 。
误差|千米感知误差低于5%,嬴彻发布全球领先的超长距精准3D感知技术
文章图片

而前景 , 就是前方行驶的车辆 。
对于车辆 , 嬴彻采用了经典几何方法来进行处理 。
具体而言 , 是对车辆直接进行检测 , 通过将车辆进行部件级拆解 , 将其与三维模型做精准拟合 。 通过拟合出来的三维模型 ,结合背景的深度图片 , 就可以得到车辆的位姿信息 , 包括距离 , 朝向等 , 实现了超长距离的三维感知 。
这一套方案 , 被称为“场景深度感知 + 前景车辆部件级解析” 。 用更通俗的话说 , 就是深度学习方法和基于几何的经典计算机视觉方法的有机结合 。
这样一来 , 无论是对近景还是远景 , 系统对于整个环境都能有很好的感知 。
另外 , 在相对恶劣的天气条件下 , 比如雨天、雾天 , 激光雷达、摄像头这些基于光学信号的传感器 , 都会受到影响 。
为此 , 嬴彻也基于计算摄影学(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技术 , 开发了应对的去雨去雾算法 , 保障感知距离和感知精度 。
误差|千米感知误差低于5%,嬴彻发布全球领先的超长距精准3D感知技术
文章图片

如上图所示 , 嬴彻用静态三维扫描的方法对其算法进行了严格的实地验证 , 实验证明 , 嬴彻的超长距3D感知技术在距离为 1000 米的时候 , 测距精度能达到 5%以内 。
在深度三维测距的精确度上 , 该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
有何价值?
杨睿刚博士介绍 , 感知距离每增加 100 米 , 系统可增加 4 秒的预警和应对时间 。 嬴彻科技的超长距精准 3D 感知技术为自动驾驶卡车显著增加更多的路径选择和执行时间 , 为自动驾驶卡车的安全与节能带来了突破性提升的机会 。
更重要的一点是 , 这套方案没有用到额外的传感器 , 借助现在自动驾驶车辆上标配的激光雷达、中焦长焦相机就可以实现 。
也就是说 , 要把这套方案应用到实际的自动驾驶重卡上 , 不需要在车上加装任何额外的硬件 , 进行任何硬件层面上的改造、升级 。
而这样的操作 , 也符合嬴彻“车规级 , 前装量产”的路线 。
“我们的目标就是量产”
杨睿刚博士是全球知名的计算机视觉科学家 , 之前担任百度机器人和自动驾驶实验室主任及首席3D视觉科学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