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铍”之不存,“矛”将焉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 ,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 ,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
古代攻击性冷兵器按照功能大致可分为直刺类、劈砍类、砸击类、钩挂类、啄击类、远射类等 。有这样一种直刺类长柄制式兵器 , 无论实用性、广泛性还是延续性 , 都非其他兵器可比 , 它就是矛 。在开篇《诗经·秦风》的这首仅60个字的诗歌里 , 竟两次提到了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矛·商代·上海博物馆
矛几乎贯穿近现代之前的整个人类战争史 。矛的起源很难考证 , 但这种在棍棒顶部安装尖锐器物或直接将棍棒削尖的武器最早可以追溯至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 至迟在中国商朝 , 矛就已成熟而且大量武装于军队了 。商代的矛头尺寸较小 , 铜矛由矛身和套筒(骹)构成 , 矛身大致呈三角形 , 尖部锐利 , 套筒(骹)下面安装长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吴王夫差矛·湖北省博物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铜矛·西汉·徐州博物馆
进入铁器时代 , 矛开始大量用钢铁制作 。从战国至汉末 , 总体上看 , 铁矛的矛头比以前的铜矛尺寸增加不少 。在汉代直刺类兵器中 , 还有几种基本上可以归为矛类的长柄兵器 , 如铍、铩、鋋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铜铍·西汉·徐州博物馆
铍 , 在考古中常被误认为短剑 , 是因为铍的安装方式比较特别 , 铍头就如扁茎短剑一般 , 直身两刃 , 茎上开孔 , 木杆夹住铍茎 , 从扁茎开孔处镶入目钉 , 然后缠绳固定 。之所以出土时常被误认为短剑 , 是因为木柄部分大多早已朽毁无存 。铍的历史较为久远 , 春秋时期就已有记载 , 《左传·襄公十七年》:“使贼杀其宰华吴.贼六人以铍杀诸卢门合左师之后” , 至战国则应用更为广泛 , 出土了许多实物 。许多铍还会有鞘 , 可以起到保护铍刃的作用 , 铍柄的末端一般还会有鐏 。
铩是有镡的铍 , 鋋是铁杆的小矛 , 《过秦论》:“锄耰棘矜 ,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史记·匈奴列传》:“其长兵则弓矢 , 短兵则刀鋋 。”可惜这两类似矛非矛的兵器应用不广 , 可能仅见于汉代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鋋·西汉·徐州博物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铩·西汉·徐州博物馆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 为什么曾流行一时的长铍 , 会消失于汉代呢?
龙哥猜测可能有如下两个原因 , 一是铍可能本就是步兵或卫队才持有的兵器 , 如《史记》在叙述专诸刺王僚时载:“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 门户阶陛左右 , 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 , 皆持长铍 。”汉代骑兵大发展 , 铍的作用自然相应弱化;二是铍头的安装方式过于复杂 , 并不适应大规模作战时的修配 , 铍头在木杆(柲)上的安装方式是目钉式 , 而矛头则是套筒式 。矛头如果不牢靠 , 只需稍微修整一下木杆就可解决 , 这比铍头的固定要方便的多了 。
推荐阅读
- 先秦时代|封神大战之后,元始天尊最看重的十二金仙组合为何走向了解体?
- 先秦时代|国君梦见一个美女,醒后娶为王后立其子为太子,却被儿子活活饿死
- 先秦时代,荆轲|身负宝剑的嬴政为何被荆轲逼的东逃西窜?剑太长,拔了3次才抽出
- 先秦时代|齐国为何在田氏代齐后迅速灭亡了?齐王建:这个锅不能全让我背
- 先秦时代,战国七雄|赵国被忽略的一位名将:大器晚成,曾统率五国大军攻打秦国
- 诸子百家,先秦时代|原创 从儒家和道家的不同服饰观,看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观
- 先秦时代|东败于齐、西丧于秦、南辱于楚、交恶韩赵,四战之地的魏无力回天
- 先秦时代|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是如何一步步的将自己的江山毁掉的?
- 先秦时代|古代的郑袖真的不排斥当时楚王身上的气味吗?楚王身上是什么味道?
- 先秦时代,君王皇帝|他宁可自毁面容,装疯卖傻,也不愿继承家业,为什么却被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