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青史留名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人以书传”贵于“书以人传”

书坛普遍流行一种看法:能够青史留名的书法家 , 都是达官贵人 。 不信看看书法史 , 李斯、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王安石、蔡京、董其昌、张瑞图……一长串名单 。 反过来看 , 平民书家有几人?屈指可数:林逋、傅山、邓石如、金农、齐白石 , 如此而已 。
作者一 鸣书法|青史留名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人以书传”贵于“书以人传”
文章图片

王阳明《矫亭说》(局部) , 纵21.6厘米 , 横11.1厘米 , 现藏上海博物馆 。

王守仁(1472-1528) , 字伯安,初名云,更名为守仁 , 谥文成 。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 。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 , 授刑部主事 , 任兵部主事 。 书法多以行草为主 , 师法王羲之 。 《矫亭说》为代表作 , 刚柔并济 。
其实未必 。一个时代能够留下来的代表性人物只有几人 。 能够书史留名 , 必须书法足够好 。 最终是各自的书法 , 让历史记住了他们 , 而不是因为他们是官员 。 魏晋书家有二王父子 , 唐代多一些 , 有十几个 , 宋代有苏黄米蔡四家 , 元代仅赵孟頫、鲜于枢等一二位 。 一个时代的官员 , 不可胜数 , 绝大多数人都被遗忘了 。
书法|青史留名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人以书传”贵于“书以人传”
文章图片
程南云《题送陆游自书诗卷》,题耑篆书 , 纵28.4厘米 , 横123.3厘米 ,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
程南云(?-1458),字清轩 , 号远斋 。 元代程钜夫五世孙 , 曾参与《永乐大典》编修 。 篆法得陈思孝之传 , 有古法、善大字 。 运笔力道均匀 , 结构严谨 , 力求笔画粗细与间隔平均 , 左右对称 , 在庄重之中带有悦目的装饰性 。
言及至此 , 揭示了两个问题:一是“书以人传”还是“人以书传” , 要“人以书传” , 不要“书以人传” , 孙过庭《书谱》中早就说过:“凭附增价 , 身谢道衰”;二是古人是“书而优则仕” , 今人则是“仕而优则书” , 有本质不同 。
【书法|青史留名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人以书传”贵于“书以人传”】书法|青史留名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人以书传”贵于“书以人传”
文章图片

《题〈洪崖山房图〉》纸本 , 纵27.3厘米 , 横45.5厘米 ,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胡俨(1361-1443)字若思 , 号颐庵 。 《永乐大典》总撰官 。 书法受董其昌影响大 , 秀美流丽 。
书法史最终的淘汰标准是以书法成就来评价 , 不管你是谁 。 一味强调官员身份 , 本质就是“书以人传” , 从名人到名人字 , 爱屋及乌 , 形成“光环效应” 。 其实 , 如果对照当下的名人字 , 心中就有数了 。
书法|青史留名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人以书传”贵于“书以人传”
文章图片

董其昌《书张籍七言诗》轴 , 金笺 , 纵145.1厘米 , 横34.7厘米 ,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董其昌(1555-1636), 字玄宰 , 号思白 , 谥文敏 。 官至礼部尚书 。 用笔精到 , 能始终保持正锋 , 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 。 用墨也非常讲究 , 枯湿浓淡 , 尽得其妙 , 风格萧散自然 , 古雅平和 。
也许有人会说 , 平民各方面条件不好 , 难以成才 。 事实未必如此 。 太有钱了 , 也未必成功 。 关键是对待金钱的态度 。 成功的人往往是两个极端 , 要么背后有一座金山 , 要么穷困潦倒 , 吃了上顿没下顿 。 这两种人都不用过多考虑钱的问题 , 集中精力创作 。 如果每天都是弄点小酒 , 赚点小钱 , 为了应酬任务而写字 , 不会有好的作品 。 归结为一句话 , 所谓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 总是相互转化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