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练拳,是一个长期的明理过程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练拳 , 是一个长期的明理过程
师傅|练拳,是一个长期的明理过程
本文插图

从一个门外汉到对太极拳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 , 我很乐意将我习拳七年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感悟讲出来 , 与广大太极同道特别是开始练拳时间不长的同道们共享 。
首先 , 我个人认为:习拳的过程就是一个长期明理的过程 。 同时 , “明理”又分为两个层次:心明和身明 。 心明就是通过师傅的各种形式的专场报告、培训班 , 各种正规的书箱、视频资料中有关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论述 , 以及拳架套路的一招一势和每一招势的技术含义的学习、演练和揣摩 , 逐渐的加深对太极拳的认识 , 经过长期的积累 , 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正确的太极拳观念和一套正脉传承的拳势、拳架 。 而所谓身明 , 则是在心明的基础上 , 在长期的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 , 将心明所学到的和所悟到的一点一滴的转化到自己的身上的过程 。 而这一点一滴的转换的过程 , 是一个水滴石穿、铁杵磨针的过程 , 要有十足的耐心和韧性 。 虽然心明和身明分属明理的两个层面 , 但是二者又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 刚开始是心明在先 , 身明在后 , 二者相互促进成螺旋式上升的进步 。 到后来就无所谓先后了 , 心明的进步会使得身明变得相对容易 , 反过来有些东西上身了又会更进一步地加深对拳理、拳法、拳势的理解 。
其次 , 要想在明理的大道上有所进步 , 除了持之以恒、风雨无阻地练习和长期的默识揣摩而别无它途 。 师傅常常给我们讲太极前辈传下来的一句话:“一遍不忘、两遍熟 , 三遍四遍长功夫” 。 就是说从练习的角度讲 , 每天最好连续练习拳架三到四遍 , 才会有利于功夫的进步 。 当然如果时间有限 , 或者仅限于锻炼身体 , 每天一遍两遍也未尝不可 。 而“默识揣摩”也是太极前辈们流传下来的行之有效的习拳方法 。 默识揣摩者 , 乃时刻不忘将自己的拳势、拳架与师傅的拳照、视频 , 进行静态的、动态的对比 , 寻找自己的拳架和招式与师傅的差别 , 发现不足和差距 , 随时纠正 , 天长日久 , 直至与师傅的拳架和招式一致或至少是凝似 。 本人认为 , 将默识揣摩作为一种练拳的方法 , 一是可以保证正脉传承 , 二则默识揣摩本身就是一个达到明理的正途和捷径 。
其三 , 要将师傅面授的效益最大化 。 每次接受师傅的培训期间 , 与同门师兄弟一起练拳 , 都会感觉特别好 , 立身中正安舒、连绵不断、虚实分明、心静体松 , 一两趟拳走下来 , 整个人感觉特轻松、爽快 。 离开师傅之后 , 回家自己练拳的感觉就会略逊一筹 , 离开师傅再久一点 , 拳架、招势就会慢慢的走形 。 师兄弟之间交流 , 大家都有这种感受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除了心理因素之外 , 更主要的是我们的拳架还没有完全定型 , 最少是身明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 , 所以每当我们刚刚接受了师傅的指导或者还在师傅身边的时候 , 会感觉拳会练得比平时要好 , 一但离开师傅 , 有些东西又慢慢地还回给师傅了 。 正是这种现象说明了默识揣摩的重要性 , 因为人的记忆是会衰退的 。 要想在明理的道路上有所进步 , 要想抵消人衰退的记忆 。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尽量多地与师傅在一起 , 接受师傅的直接指导 。 但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 , 加上诸多的客观条件的限制 , 我们每一个人能与师傅在一起的时间、次数又必然是有限的 。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每一次与师傅在一起效用 , 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拳的人去考虑的 。 我个人认为要想每次师傅面授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 每次培训班的课堂或者是课后必须做好笔记 , 笔记的内容和形式因每人的具体情况各异而有所不同 。
下面我简单地谈谈我个人做笔记的方法和体会:
第一、重点记住师傅发现我个人的不足或者是需要的改进的地方 , 比如说师傅这次培训专门指出我两个方面的问题 , 抬肘过高和拳势比较瘦 , 这属于个性的问题 , 也是我日后练拳过程中要重点更正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