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美国的急诊室

搬到纽约市后我找了新的家庭医生 。 咱找个距家最近的 , 图个方便 。 我到家庭医生那儿主要是开降血压的药 。 我高血压应该是从年轻时就有了 。 到现在控制的虽然不是太好 , 但仍在相对正常的范围 。 其实我心里明白 , 之所以血压总偏高是因为我嗜酒 。 这真是没办法的事儿 。 男人怎能不喝酒呢?打电话约时间时我说随便 , 因为我是退休之人 , 有的是时间 。 于是我是那天这位金医生看病的第一位 。 既然我是新来的 , 当然要大致检查一下身体 。 金医生的助手问了些个人情况 。 护士来量体重、身高和血压 , 并做了心电图 。 这下 , 问题来了 。 金医生问诊首先一句就是“你需要立即去医院急诊 。 你的心脏有问题” 。 当时是上午十点半左右 。“能有什么问题呀?”我不情愿 , 说可以再约附近的心脏科医生 , 不过降压药要这次先开出来 。 金大夫板着脸说“附近两家医院 , 你告诉我们去哪家 。 必须去” 。 我心里虽然不以为然 , 但觉得自己也不懂医 , 应该听大夫的 , 于是选了距离近的(开车不到10分钟)一家犹太人经营的医院(我英语不好没关系 , 那儿有中文翻译) 。 金大夫立即让助手开出我的急诊证明 , 并再三认真地告诉如何走 。 我有些奇怪 , 我都可以开车 , 为什么让我去急诊(事后知道潜在危险性大)?当然 , 我没说什么就去了 。这是家有口皆碑的私人综合医院;服务质量没的说 。 收费当然不菲 。 话说回来了 , 美国哪家医院收费便宜?我懵懵懂懂车开到医院门口 , 正不知所措 , 门口专门负责泊车的黑人小师傅就把我的车给“没收”了 。 是这样 , 只要来者手中有急诊证明和随诊证明 , 医院工作人员负责泊车 。 这时大约11点左右 。我被示意进门 。 门卫们看到我的急诊证明 , 立即让我坐到轮椅里 , 直接推到急诊等候室 。 在看到我处于并不需要立即抢救的状态 , 大量的登记工作就不断的反复进行 。 填写各种表格 , 没完没了的签字 , 之后又处于等待状态 , 无所事事的我正好看了半场法国队对秘鲁队的世界杯小组赛的比赛 。 时间是12点多 。在登记好了之后的一个多钟头后 , 我被带进急诊室 , 立即被安排在窄窄的一张活动床上 。 脱掉自己所有衣服 , 换上专门的病号服 。 我感到吃惊的是反复的抽血 , 每次三管 。 点滴也上来了 , 大概不会仅仅给我点滴生理盐水 。 护士还让我吃了一颗药 。 测量血压是定时的 , 心电图随时在检查 , 还有些什么指标我还真不懂 。 但我从心电图屏幕上看 , 确实心跳快且不规律 , 心电图当然也不规律 。 随后我又被推到X光室进行了胸透 , 检查心脏有没有扩大 。 我被折腾着 , 心里纳闷 , 医生怎么还不出现 。 看了看表 , 大约下午两点多 。直到三点左右 , 医生来了 。 壮实的白人男孩儿 , 络腮胡子 , 他自我介绍说 , 是医学院的实习医师 , 叫马修 。 姓什么没听清 。 他知道我在那一大串登记的时候要求中文翻译 。 所以搬来了电视视频 。 嗯 , 我对这玩艺儿满意 。 这下我和医生间交流便没问题了 。 此医院的翻译有中文、日文、韩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等大语种 。马修的问诊是极其认真的 。 他说我的家庭医生的报告已仔细读过 。 现在需要认证些具体问题 , 然后再去和我的家庭医生讨论我的病情 。 他还要求我提供搬家前的家庭医生的姓名和诊所 。 遗憾的是 , 我记不清地址了 。 问诊后他去和我的家庭医生讨论去了 。 可他一直没有很快回来对我宣布怎样“处治”我 , 直到下午四点的时候 。 哇 , 点滴真有“效果” , 我不得不要了尿尿的塑料瓶 , 两次尿了差不多一公斤尿 。马修再次来到我面前是说 , 我需要住院检查 , 这下让我拿不到主意 。 首先我无法和我正在新泽西州工作的老伴儿联系 , 因为我没带手机 。 她在那边工作 , 周末回来 , 平日我们用微信联络 。 医生要了我老伴儿工作的公司电话联系无果 , 因为我老伴儿并不是总在办公室里 。 马修因为活儿多 , 他找了一个活动电话让我不停的给我老伴儿打电话 。其实我不想住院检查 , 身体感觉并不糟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 一住院就要花大笔的钱;而况一直没有打通给我老伴儿的电话 。 毕竟我的医疗保险不能报销住院费的全部 。 过去我老伴儿去医院看病 , 我有点这方面的经验 。 等马修再次来到我面前时 , 我提出出院 。 他认为不妥 , 因为住院后 , 马上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检查接踵而至 , 会很快查清我的病情 , 并及时治疗 。 可我坚持出院后 。 他让我等一会儿 , 大概问上一级负责医生 。 我明白他的小心谨慎 。 为病人的生命安全是首先的 , 另外他也不能随随便便放走个有潜在危险的病人 。 真要因此出了事 , 这便是他的医疗责任事故 。马修回来后拿来一摞表格 。 他再次确认了我出院的态度后表示 , 你需要签署下列文件 , 说明你自己承担出院后的一切后果 。 我当即表示接受 。 在签完各种表格后 , 他郑重的给我一个证明信 , 上面的意思是 , 我作为自己要求出院 , 并自己对出院承担一切责任的病人 , 在明天起的三天内 , 可以随时来此医院看病(随诊) 。 来了之后就可以立即在心脏科门诊看上病 。 然后他又叮嘱我应该马上联系心脏科医生去看病 , 不容耽误 。 好了 , 我终于“逃”了 。事后我和老伴儿当然联系了家附近的心脏科医生诊所并立即去看了病 。 在这儿就不说这些了吧 。 下面想说说这次急诊后的想法 。医院要收很多钱天经地义 , 特别是急诊 。 在美国医院的急诊里我见到太多的工作人员维持医院良好的医疗服务系统(不赘述) , 不收钱怎么养活这些工作人员?问题是中国国内医院(还是北京的大医院)的服务太差 , 急诊室里如同难民收容所;到处挤满了病人和家属 , 空气极其污浊 , 工作人员(分类比美国少太多 , 也就是很多干活的是什么都管)忙得一塌糊涂 , 医生和护士不堪重负 , 不断的被各种事情打扰(美国医院没这种嘈杂) 。 北京的大医院收钱狠着哪 , 然而服务却与美国天壤之别 。 这里面原因值得分析 。美国的医疗系统讲求尽量不放过生病的病人 。 你看 , 我第一次看家庭医生;大夫看心电图发现我身体有潜在的危险 , 马上就让我去附近的医院 。 我就凭着家庭医生的证明信和一个文件就到附近医院看上了急诊 。 北京的医院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我认为在急诊室里被进行了太多的检查(受否为赚钱不得而知);不过在北京的医院里进行的检查恐怕会更多 。 就算彼此彼此吧 。美国的医院是没有药房的 。 马修给我开了处方 , 然后问我是到哪家药房买药 。 我给了他地址后他让助手打电话 , 事情马上办妥 。 我出院后开车去我买药的药房取药 。 这种系统的建立在网络时代很容易 , 不明白中国大陆为什么不建立?我这次在急诊室里也是觉得病人很多 , 人满为患(此前也曾被老伴儿和朋友去医院看病) 。 美国和中国一样 , 医院里病人总是很多 。 不过美国的医院里尽量想到病人尽可能让看病的人感觉良好 。最后忽然想到这么问题:北京大医院看病如同“上庙会”般热闹;是因为外地来京看病的人太多?可为什么外地就没有相对好的医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