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走进昭通|中山扶贫干部:为昭通贫困群众当好扶贫“挖井人”( 二 )


尽心尽力做好改善民生“小事”
大关县寿山镇麻柳湾 , 站在海拔900米的国道边 , 可以俯瞰岔河的全貌 。 洛泽河河谷将两座大山分隔在两边 , 在直线距离并不遥远的对面山坡上 , 几个村落在缭绕的云雾里隐约可见 。 但是要开车到达对面的山村 , 起码还要几个小时 。
“刚来的时候 , 他们连日常吃水的问题都无法解决 。 ”唐国伟指着对面山坡上的柑子村说 。 大关县境内“五河”纵贯 , 层峦叠嶂 , 全县超过99%的面积被山地覆盖 , 甚至找不到一块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平地 , 连县城都建在山坡上 。 寿山镇柑子村 , 又是大关县最典型的深度贫困村之一 。 全村有858户居民 , 上千人的生活却一直被饮水用水问题所困扰 。 “靠天吃水” , 下雨的时候蓄一点水 , 水量无法满足使用不说 , 水质也十分堪忧 , 农业灌溉更是大问题 , 当地村民只能勉强种植一些花生、土豆、玉米等耐旱作物 , 收入水平可想而知 。

2018年5月 , 唐国伟到任大关县委常委、副县长 。 山区群众脱贫还有哪些短板?怎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这些问题摆在了面前 。 他马不停蹄开展工作 , 一边熟悉有关政策、学习文件精神 , 一边翻山越岭、走村入户 , 紧扣民生扶贫等主题开展深入的调研 。
了解到柑子村饮水难的问题后 , 唐国伟觉得自己义不容辞要当好这个“挖井人” 。 他带着中山帮扶干部和当地村干部一起寻找水源 , 走遍方圆15公里 , 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水源地 , 并安排扶贫资金修建饮水工程 , 将水引到柑子村 。 一年后 , 村里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 。
公益|走进昭通|中山扶贫干部:为昭通贫困群众当好扶贫“挖井人”
本文插图

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组员、中山市扶贫干部、昭通市大关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唐国伟 。
这样的“小事” , 也发生在中山对口帮扶的其他县区 。

在盐津县中堡村 , 多年以来 , 村里的几座桥涵时常被洪水冲垮 , 学生上学、村民外出十分不便 , 也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 作为中山派驻的扶贫干部 , 盐津县委常委、副县长陈文权把这件“小事”放在了心上 。 经过多次调研、对接 , 他联合其他扶贫干部积极争取中山市东西部扶贫协作“村企结对”社会帮扶资金11万元 , 在中堡村建设了共计5座涵洞桥梁 。 花钱不多 , 工程不大 , 但是这一举措 , 却实实在在降低了村民进出货运的成本 , 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 大大改善了村民的交通出行条件 。
公益|走进昭通|中山扶贫干部:为昭通贫困群众当好扶贫“挖井人”
本文插图

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组员、中山市扶贫干部、昭通市盐津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陈文权 。
为了助力当地竹产业发展 , 陈文权积极争取中山市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助资金 , 推动竹林营林生产管护道建设 。 相比山区造价动辄数百万元一公里的市政路 , 在竹林里修建一条宽1.5米的水泥路 , 实在微不足道 。 但就是这样的“小工程” , 帮助当地的优质竹笋走出大山 , 走向外面更广阔的市场 。

在很多人眼里 , 这样的工作可能是花小钱办小事 , 但在中山扶贫干部和当地贫困群众眼里 , 这却是事关民生的“大事” 。 用心用情做好改善民生的每一件“小事” , 才能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大计”夯实根基 。
走进昭通特别报道:
序言:走进昭通|乌蒙山绽放博爱之花
第一篇:走进昭通|中山筑路接力 , 护航百万亩高原扶贫笋“出山”
第二篇:走进昭通|千里送“岗” , 中山接驳昭通就业扶贫“最后一公里”
第三篇:走进昭通|“医路”向上 , 中山医生的大山巡诊记
第四篇:走进昭通| “今天 , 我的学生相隔千里同时高考”
【采写】南方日报特派采访人员 何伟楠 雷海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