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高考作文围绕“立德树人” 将古圣智慧照进现实

管仲|高考作文围绕“立德树人” 将古圣智慧照进现实
文章图片
7月7日 , 在广州市第七中学 , 考生在考完试离开考场时表情各异 。南方日报采访人员 李细华 摄
春秋时期 , 齐国国君齐桓公听取鲍叔的建议 , 大度地重用曾经向自己射过一箭的管仲 , 终成一代霸业 。 这段为国人所熟知的“一箭之仇”典故 , 被选为今年全国Ⅰ卷的作文材料 , 进入广东高考 。 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上述材料 , 选取感触最深的一个人物进行思考 , 写一篇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 。
此外 , 由于使用不同的试卷 ,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1道 , 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 , 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各命制1道 , 北京命制2道 , 内容涉及人生感悟、历史、国际关系、科技等方面 。
【管仲|高考作文围绕“立德树人” 将古圣智慧照进现实】书春秋“管鲍之交” 展为国为民情怀
齐桓公、管仲、鲍叔3人 , 你对哪个感触最深?7月7日 , 202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揭晓 。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 要求就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鲍叔3个人物 , 写一篇在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 , 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
让我们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考题 , 考题创设了相关写作情景——班级读书会 。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玉金分析 , 规定了写作者身份和写作对象 , 要求谈对3个人物哪个感受最深 , 文体应是发言稿 。
他认为 , 在这3个历史人物中 , 选择哪一个人物来写都可以 , 应具体说出为什么对某一人物感触最深 。 比如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阔 , 唯才是用 , 所以能成就霸业;鲍叔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 , 对齐桓公任用管仲起到重要作用;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功勋卓著 , 有力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 他们的情怀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 能够让我们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 。
那么 , 如何写好这一篇作文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朱志刚认为 , 学生可以进行创造性写作:“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发现人才和任用人才 , 这需要有知人善用的卓越眼光 。 选择鲍叔——知人 , 这个角度展开最为合适 , 材料的最后一句话也暗示了这一点 。 ”
“从考卷提供的阅读材料来看 , 也能了解这3人故事的基本脉络 。 多角度均能成文 , 学生可择其一 。 ”诗人、一级作家杨克说 , 对鲍叔这个人物感触最深的同学 , 可从“生我者父母 , 知我者鲍叔也”来阐释朋友间的生死莫逆之交;心仪齐桓公小白的同学 , 可以从知晓大义、知人善用等落笔 。 当然 , 同学们也可抒发对管仲才干的赞誉 。
无论选择谁 , 并无高下优劣之分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特级教师、广东省高考研究会语文专家组成员李旭山分析 , 广东高考作文命题选材与命题形式继续将高考指挥棒指向文化经典 , 突出了语文的学科特点 。
“从不计私利的角度看 , 鲍叔最难得 , 最让人感慨;从能不计前嫌的角度看 , 齐桓公最难得 , 尽显明君风范;从足智多谋、灵活识时务的角度看 , 管仲最难得 , 他的第二次选择改写了齐国历史 。 ”李旭山认为 , 考生要先在3人中作出明确的选择 , 再根据自己的思想积累和方法储备完成作文 。
“这可能是近年来主题最开放的高考作文题目 。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彭玉平认为 , 考生从素材中可以读出管仲的“坦荡之心”、齐桓公的“任贤之心”、鲍叔的“谦让之德” 。
广州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广州市第六中学语文教师肖刚分析 , 在齐桓公、管仲、鲍叔3人中选择哪一个来写 , 并无高下优劣之分 , “只要紧扣其中一人身上所反映的精神品质来进行写作 , 就能较好地完成审题 。 ”
肖刚认为 , 虽然审题难度较低 , 但是要写出新意、深度和高度 , 需要考生熟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 在极短的时间里快速“调出”素材储备 , 还需要有勾连现实的应变能力 。
发言稿的格式 , 你知道吗?
“今年延续了2018年写书信、2019年写演讲稿的实用特点 , 要求考生写一篇发言稿 , 场景也贴合学生生活 , 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 。 ”中山市第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杨军认为 , 作文题依然采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 , 在审题、立意方面不给考生设置过多障碍 。
杨军表示 , 在材料的选择上 , 虽然选取了史料 , 但以现代文的形式呈现 , 没有增加阅读难度;选取古圣先贤作为讨论的对象 ,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增强文化自信”的课程理念 。
佛山南海区石门中学语文老师王建骅分析说 , “从材料看 , 3个历史人物都非常爱国 , 要注意将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古为今用 , 强调历史感和现实性的有机结合;从文体看 , 一定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 , 比如说要有称谓 , 在文章结构上要尽量分条列点 , 可以采取总分总的结构 , 使听众理解透彻 。 ”王建骅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