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择VS现实
自主选择VS现实。 自主选择VS现实——亲情关系牵扯的感想(一)文/老庄友华
这两天 , 好多人都在关心、议论着高考 。 我想借这篇短文 , 也来分享下自己关于教育、高考方面的一点想法 。——作者前几天意外收到儿子发来的一份邮件 , 是加拿大华人徐小平的一篇短文:《我的儿子想当厨师》 。 我家儿子这份少有的郑重其事 , 用意很明显 , 就是要引导他爹学习作者好榜样 , 做一个“尊重孩子的选择”的好父亲 。我于是认真学习文章 , 反思自身问题 , 有意从善如流、痛改前非 。 却又感觉到:愿望与现实、理性与情感、新观念与旧伦理之间 , 着实存在着许多矛盾纠结 , 作为一个父亲 , 还真不那么容易说得清、做得好 。一
徐先生的文章 , 讲述他对儿子想学厨师 , 从开始本能排斥 , 到后来理性反思:“为什么我对儿子自然流露的一种显然不是不良习性的兴趣喜好 , 表示了这么大的反感?”作者进而意识到:“好奇心 , 好学心 , 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性 , 只要不是恶习 , 就应该鼓励” 。 而且 , “亲子交流方式和交流内容 , 关系到教育者如何尊重孩子自我 , 鼓励孩子寻找自我……为孩子找到人生发展方向和生活方式的头等大事” 。 最终 , 这位父亲幡然醒悟 , 决定尊重儿子的选择 。这篇文章文笔清新细腻 , 也充满了人性理性 , 是值得赞赏的 。 为人父母 , 自当竭尽所能 , 让孩子在生活中幸福快乐、健康茁壮 , 将来最好还能事业有成!只是 , 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的屋檐下 , 个人选择至少要有个先后顺序 。 在一个充满竞争、缺少福利保障的环境里 , 芸芸众生更要优先考虑如何生存 , 并力求过得好一点 。 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 , 一个人只有先满足了温饱等生理需求 , 然后才能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 需求的最高层次 , 才是实现自我价值 。我也曾心生疑惑:这个需求说 , 会不会并不符合本地现实?如今的社会底层 , 明明有众多勇士 , 天天都在胸怀全球 , 为庙堂之上忧心劳神……马斯洛若能回到当下 , 不知能不能看得懂 , 要不要重新琢磨他的需求层次?古人倒是很明白:仓廪实而知礼节 , 衣食足而知荣辱 。 西方社会也早有共识:一个人先要衣食无忧 , 才能自由而体面的生活;先有经济独立 , 才谈得上人格独立 。 如果还处于社会下层 , 辛苦忙碌着稻粱谋 , 奢谈意愿喜好又有神马意义?为了生活 , 自我愿意怎么做 , 与实际能够怎么做 , 就是很难兼顾的两回事 。 现实不会迁就“我喜欢” , 人生常常只能不由自主 。二
现实的教育體自 , 就让人有些纠结 。多年以来 , “应试教育”的升学体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 再加上“虎妈式”的家庭教育 , 已经交织成了一种强大的“场能” 。 这个系统 , 有可能正在压抑孩子的天性和童真 , 扭曲他们的心灵和价值观 , 让人变成一个个不用思想创造、只需死记硬背的考试机器 。德国立法禁止学前教育 , 西方普遍反对过度教育 , 不会没有道理 。当然 , 教育铛局应当自有坚持现行體自的种种理由 。 教育体系 , 有可能涉及到值政档“培养节班仁”的百年大计 。 高考制度 , 也可能正是社会抵层的学子们 , 能够走向理想前程、实现街层流动、相对公平甚至也是唯一的通道 , 而且至今并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 。但是不管什么原因 , 也由不得谁喜不喜欢 , 现实的制度规则 , 你无法改变或抗拒 , 就只能接受和服从 。家长如果不想让孩子太遭罪 , 顶多自己不当“虎妈” 。 我们不仅触动不了家门外的环境 , 就是在家里面 , 也只能服从大环境 。 比如不得不督促孩子完成那些“该死的”作业 。我家念初中的闺女 , 就多次强烈要求不参加周末与假期的补习班 。 我明知这类补习荒唐可恶 , 却也不敢“尊重孩子的选择” 。 还要一本正经的和她讨论:如果考不上好的高中大学 , 你在人生起跑线上是不是就掉队了?三
传统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 , 实际上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灌输 , 并没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创新 。 老师是道德与知识的双重权威 , 天地君亲师 , 强调的是师道尊严 ,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种教育方式 , 引导着学生顺从、听话 , 成为“懂事”的乖孩子 。 很多家长 , 至今还是习惯于要求孩子“听话” 。 常常勉励孩子“听话呀!”责怪孩子“就是不听话!”这种教育导向 , 禁锢的恰恰是人类最为珍贵的好奇心、想象力、自由创造的能力 。 其结果 , 只能让孩子们失去个性化 , 害怕展现自我 , 缺乏思辨能力和创造性 。其实 , 孩子听话到了极点 , 也就成了教育者自身的复制品 。 应该没有哪位家长 , 会希望儿女们重复自己的生活 。 不用说众多生活困顿、眼巴巴望子成龙的升斗小民 , 就是志满意得的权贵富商 , 又何尝不希望子女们超越自己?西方教育更加重视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 , 怎样生活才能不悖逆天性、而顺其自然的成长 , 并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 。 在教育过程中 , 着力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 尊重孩子的意见感受、性格喜好 , 发掘他们在智力体能各方面的特点特长 。 这种重视交流互动 , 营造宽松氛围 , 以尊重、鼓励、引导为主的教育方式 , 应当更人性化、也更具科学性 。很多人都发现 , 与国内的孩子相比 , 西方的孩子笑容更灿烂自然 , 表现更阳光自信 。 中国的孩子考试很厉害 , 但并没有出现比西方更多更好的科技、艺术人才 ,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的低于西方 。 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结果 , 令我们不得不反思现行的教育体制 , 以及传统的、家庭的教育观念及方式 。当然 , 无论东方西方 , 家庭教育都还是十分重要的 。 父母相对于未成年子女 , 具有文化知识、社会阅历等多种优势 , 又有亲情伦理、法定监护人的双重职责 。 不仅负有让孩子健康、幸福成长的养育义务 , 更要承担对孩子引导、纠错等教育的责任 。在我看来 , 孩子如果是过失性出错 , 事情大些也可以不深究 , 只要告之今后如何避免 。 但若关系到孩子的性情习性、人品德行 , 那就要“不因恶小而''纵’之” , 必须及时说不、坚决制止 。在现实条件下 , 多数家庭并不能自主选择儿女接受何种教育 。 但作为父母 , 还是需要明白 , 怎样的教育对孩子更为有益 , 这样才不至于拎不清教育引导的方向 。四
推荐阅读
- 社评:中欧存在缓和意识形态纷争的现实空间
- 夺命哈士奇|第一志愿不听从调剂?考生最不明智的选择,对自己百害无一利
- 90%的中国籍博士选择留美工作
- 贫穷和饥饿面前,你没有选择的机会
- 宝骏560|毕业后选择创业,入手了7座版宝骏560,开了3年,日子过得美滋滋
- 现实!社会不是你妈,它不会惯着你!
- 人生在什么时代没法选择
- 养老|养老院为什么是老人晚年最好的归宿?主要是这几个原因,非常现实
- 千万女性出租子宫:代孕背后揭露印度女性残酷现实
- 朝鲜称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