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辣评 | 山东农信的“尴尬”


7月7日 , 青岛农商银行在A股市场上已连续第四个涨停板 , 短短一周的时间里 , 市值增长超过100亿元 。
去年登陆资本市场时 , 青岛农商银行董事长曾经提到过“百亿利润、千亿市值、万亿规模”的目标 , 一年多过去了 , 在这一轮即将开始的波澜壮阔牛市中 , 青岛农商银行成为整个银行板块的领头羊 。
【|财经辣评 | 山东农信的“尴尬”】北方 , 很少出“牛股” , 但这次 , 青岛农商银行是一个例外 。

8年前 , 青岛农村信用社改制的最后关头 。
刘仲生离开了工作多年的济宁办事处 , 元旦过后踏上了来青岛的班车 , 等待他的 , 是这家千亿资产规模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所要面临的改制、发展、腾飞问题 。
“我这个人 , 可能不太爱说话 。 ”
这是刚来没多久 , 刘仲生对下属说的一句话 。 但那时 , 关于青岛农村信用社的改制问题 , 会议室中已经吵成了“一锅粥” 。
省联社的领导和地方政府的领导因为各项问题争执不休 , 双方多次不欢而散甚至拍门而出 , 而他们纠结的问题 , 集中在两个方面:
新成立的青岛农商银行高管任命问题 , 也就是这家法人银行的最终话语权到底在省联社还是地方政府;是否采取全市统一法人治理模式 , 包括即墨、胶州、平度、莱西等县级市都作为青岛农商银行的一级支行 , 而非全省通用的市县两级独立法人机构 。
多年来 , 省联社在地方农信社改制时 , 基本采用了二元法人治理结构 , 市区合并成为一家法人机构 , 各县级法人独立运作 , 其结果是二元之间相互牵扯 , 相互制约 。
以烟台为例 , 贯穿主城区的南大街 , 方圆两公里的一条主干道上聚集了长岛农商银行、烟台农商银行等多家农信机构 , 同质化产品模式下 , 内部竞争相当激烈 。
经过旷日持久的争吵 , 在青岛农村信用社改制问题上 , 当地政府占了上风 , 一位市政府副秘书长、一位金融办副主任调任新成立的青岛农商银行分别担任监事长和纪委书记 , 刘仲生、刘宗波等一众高管都是由市组织部下文任命 。
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 , 似乎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

在山东农信系统中 , 青岛农商银行确实有些“特立独行” 。
十年前 , 农信系统中还普遍沿用着“接班制” , 即父母退休后 , 子女可以通过荫护关系进入系统内工作 , 所以久而久之 , 特别是在一些“大农区” , 形成了农信系统内特有的“农商精神” , 这种精神包含着对系统内文化的高度认可和支持 。
然而 , 改制之后没多久就立志于走出山东 , 进入更高级别资本市场的青岛农商银行 , 多年来利用中行省行搬迁等一系列机会 , 开展猎鹰计划不断网罗人才 , 资产、研发等一系列部门的领导、骨干员工多出自大型国有银行或者股份制商业银行 , 他们不具备任何“农商精神” , 更没有“归属感”可言 。
多年来 , 虽然青岛农商银行发展迅速 , 各项数据指标位居系统内前茅 , 且是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省内农商银行 , 但是在系统内的一些评选中 , 名次经常靠后 。
甚至连青岛行向省联社官方微信的投稿 , 都只能排在次条甚至末条的位置 。
文化 , 仍在激荡;思维 , 还在碰撞 。
前一阵 , 青岛市另外一家地方法人银行内部小范围讨论了一个问题:作为同城主要竞争对手 , 我们比青岛农商银行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
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 , 大家一致认为 , 系统 , 是最大的一项优势 。

系统问题 , 一直是制约省联社发展一项“难题” 。
一位系统内的县域法人机构董事长曾说 , 要解决目前仍显落后的系统难题 , 有两种方法:高薪聘请北上广深的专业“大牛” , 但是这些人的工资要价很高 , 动辄要百万元以上 , 省联社无法支付 , 更无法撼动内部长期以来的薪酬平衡关系;或者通过地方法人银行借调专业“大牛” , 但是这些人只能通过借调身份来总部干活 , 人事关系、薪酬绩效都在地方 , 说白了 , 干出了成绩算总部的 , 但是出力是自己的 , 编制、薪酬问题也难解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