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基本经济量引发的价值决定研究路径

三个基本经济量是劳动量、实物量、价值量 。劳动量指劳动时间的多少 , 一般用工时、工日计量 。 实物量指“实物”数量的多少 , 一般用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和其他单位来计量 。 价值量指的是(一定实物量对应的)货币的多少 , 以货币单位计量 。劳动量用L表示 , 实物量用Q表示 , 价值量用m表示 。劳动量、实物量、价值量之间可以联系起来 , 用比值得出其他经济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量/实物量劳动生产率=实物量/劳动量价格=价值量/实物量劳动价值量=价值量/劳动量我们用St表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Lp表示劳动生产率 , P表示价格 , 用Lm表示劳动价值量 。 这四个经济量中 , 劳动价值量被提及的较少 , 其他三个经济量比较常见 。有:St=L/QLp=Q/LP=m/QLm=m/L可以推出:StLp=1P=LmSt=Lm/Lp上式的意义是价格与劳动价值量正相关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相关与劳动生产率负相关 。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这句话经常说 , 应该与上式有关 , 前提是劳动价值量为常量 。马克思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表现 , 我们完全可以把价值与价格看成是一回事——至少在单位上是一样的——或者单位、数量都是一样的 。P=LmSt=Lm/Lp这个公式可以视为马克思的价值(价格)决定模型 。 这个价值(价格)决定模型 , 与劳动量密切相关 。遗憾的是 , 在现实生活中 , 价值(价格)决定并不是根据这个公式 。 人们并不用劳动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这样的参数确定价值(价格) 。 但这个公式 , 指明了价值(价格)与劳动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这个价值(价格)决定路径是马克思的研究路径 , 得出的结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P=m/Q这是最简单的价格(价值)决定公式 , 也是价格(价值)决定模型 。 一方有一定的货币 , 一方有一定的实物量 , 价格(价值)便决定了 。 这对于个体之间的交易很适用 。马歇尔没有停留在这简单的层面 , 马歇尔发现价格与实物量(需求量)之间有关系 。他定义了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的变化率/价格的变化率 。用数学符号表示如下:Ed=(dQ/Q)/(dP/P)Ed , 需求价格弹性 。他认为需求量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化的 , 即:需求价格弹性Ed小于0 。 由此 , 他得出了需求曲线——表示需求量与价格关系的斜向下的曲线 。 后来 , 有人测出了很多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 发现需求价格弹性在一定需求量范围内基本不变 。根据需求价格弹性不变可以推出需求曲线方程:Q=CPu(u是幂)这里我们用u表示需求价格弹性 , C为常数 。可以推出:P=(Q/C)(1/u)(1/u是幂)令Q等于供给量 , 这可以看成是一个价格决定模型 。根据这个价格决定模型可以搞价格预测 , 知道了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 有关常数C , 可以根据供给量的变化预测价格的变化了 。这个价格决定路径是马歇尔研究路径 , 马歇尔在研究过程中没有抓住需求价格弹性这个关键参数 , 他没有得出该价格决定模型(他搞出了错误的供给曲线 , 弄出了错误的均衡价格决定模型) 。范里安的《中级微观经济学——现代方法》中有需求价格弹性不变的需求量价格关系式 , 但是没有给出这个价格决定模型 。这个价格决定模型的图像是一条需求曲线与一条垂直的供给量线(不是斜向上的供给曲线)相交 。马歇尔的价格决定路径走正了 , 但是在供给曲线问题上犯了错误 。 这个错误目前为止还在教科书中向广大莘莘学子传授呢 。 但马歇尔定义了需求价格弹性 , 指明了价格决定的正确方向 , 沿着这个方向 , 稍有高等数学知识的人就可以推出价格决定公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