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龙头券商合并刚降温,银行获批证券牌照猜想又起!这一条件是硬约束,体制、薪酬也是关键

_本文原题为 龙头券商合并刚降温 , 银行获批证券牌照猜想又起!这一条件是硬约束 , 体制、薪酬也是关键
牌照|龙头券商合并刚降温,银行获批证券牌照猜想又起!这一条件是硬约束,体制、薪酬也是关键
文章图片
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回复监管问询之后 , 上周一度炒的沸沸扬扬的两大券商合并传闻就此暂告一段落 。 但另一个传闻仍然无解 , 就是国有大行会不会得到监管允许 , 由此而获得证券牌照?
券商中国采访人员注意到 , 由于证券板块上周太过火热 , “混业”传闻已然成为业内热门话题 , 相关猜想也已衍生出多种模式 。
中信建投证券非银首席赵然认为 , 可选模式有三条 , 一是全能型银行模式 , 即商业银行直接开展参与券商业务 , 类似于德意志银行的架构;二是银行控股券商模式 , 要么依靠自身打造全新券商 , 类似于银行理财子公司 , 要么是参股或控股券商 , 实现业务协同;三是金融控股公司形式 , 该模式下控股的集团主体并非银行 , 而是涵盖银行、券商、保险、直投等多牌照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 但这并非新的模式 。
三大模式引发热议
采访人员了解到 , 这三种发展模式 , 基本涵盖了目前券商研报和受访券商人士的所有建议 。
首先 , 所谓的全能银行模式 , 也即券商成为银行的一个部门或事业部 。 赵然认为 , 要在这个层面实现“混业” , 目前依然存在法律障碍尚待突破 。 而从风险管控的角度来看 , 全能银行的模式易造成风险在集团内不同属性部门之间的传染 , 这个方案涉及政策监管框架、公司组织架构、公司风险控制体系等多方面的调整 , 实践难度大 , 可能性相对较低 。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对采访人员称 , 从商业银行法的角度来看 , 这个模式面临的挑战在于商业银行法第三条 。 “这一条规定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 , 而证券业务不在其中 。 当然这一条的第14款也规定 , 银行可以经营‘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 但证券业务涉及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大格局 , 相信并不那么容易可以获得批准 。 ”这位人士称 。
证券业务回归银行体系 , 一方面实践难度颇大 , 另一方面 , 或许也不符合证券从业人士的期待 。 多家卖方研究机构都将银行获券商牌照解读为行业利好 , 全能型银行模式显然对现有证券行业格局有更大冲击 。
其次 , 银行控股券商模式 , 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作为母公司 , 旗下参股或者控股证券公司 。 这个思路实际上涵盖新设和通过资本运作参、控两个路径 。 部分券商人士认为 , 这条路径可稳步推进混业经营 , 是现阶段最实际、操作性最强的银行控股券商发展模式 。
新时代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向采访人员表示 , 新设券商模式短期来看难以对券商构成实质性冲击;长期来看 , 随着商业银行逐步健全混业经营的商业模式 , 将会对中小券商产生实质性冲击 , 但是这种形式打造航母级券商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并购重组模式较为容易 , 对于被并购券商是利好 , 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 , 都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形成大的冲击 。
这种模式面临的挑战也很现实 。 因为根据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 , 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 , 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 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
但有意思的是 , 尽管法条有明确禁止 , 但商业银行对获取券商牌照的渴望并未消弭 。 一位国有大行投行部负责人曾对采访人员表示 , 该行曾多次向监管部门游说申请获得券商牌照 , 但结果非常遗憾 , 因为不同的监管部门对此事态度并不一致 。
业界和学界的探讨更是司空见惯 。 去年5月份 , 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李峰在《中国金融》上发表题为 《 应鼓励商业银行开展股权投资》 的署名文章 。 在文末的政策建议中就明确提出 , 应该对部分大型重点商业银行适当给予混业牌照支持 。 李峰建议 , 监管部门可考虑在适当时机 , 以适当的方式给予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开展混业经营所需的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方面的牌照准入支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