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池老旧小区“适老性”改造( 三 )


背后的故事一:和居民一起“设计”需求
其实,每一项改造内容,是改造方和居民一起“设计”出来的 。
以加装电梯为例,在需求征集阶段,丰台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指挥部、卢沟桥街道办事处、军休所等相关部门联合,先向居民们发放了全面的菜单式调查问卷,摸底意向,收集到了大部分需求 。然后,居民代表们又对情况类似的加装电梯小区进行了多轮实地考察 。 眼见为实,实地考察让居民直接看到,住宅楼安装电梯后,会产生什么变化,未来装好的电梯如何使用,是否方便,打消了许多顾虑 。
最后,小区召开了增设加装电梯的技术沟通会,根据收集到的需求,制定最优技术方案 。
接下来,针对每层住户对电梯的不同需求,方案又进行了反复修改 。 期间如果居民产生疑问,改造方也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
居民丁晓明是从头至尾参与了这些环节的代表之一,“过程中,会有分歧,但最终,大家在绝大部分问题上都达成了共识 。 比如加装电梯,一层的住户可能没有需求,但整体改造结果会让住宅更加宜居,他们也可以低成本参与,最终受益,从而达成了共识 。 ” 常言道,众口难调,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协调工作往往会是难点痛点,对此,丁晓明提出了建议,“在改造立项之初,最好能够组建一个领导小组,包括街道、施工方、物业、居民代表等各方代表,遇到问题,反馈给对应的代表,组内探讨解决,能够大大提升沟通效率 。 ”
充分沟通,“自下而上”,最终所设计出的方案更全面实用,居民不仅有“参与感”,更有了“成就感”,最终才能有“幸福感” 。
背后的故事二:多样化资本渠道,解决资金难题
在不久前走红的“劲松模式”中,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本募集 。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小区作为复杂的项目主体,在改造中也有更多尝试 。在莲花池西里项目改造中,资金的来源是多样的,既有传统的政府、财政补贴,也有单位的出资补助,更有居民自筹,最后还引入了社会资本 。 这样多元化的资本渠道,让项目得以快速推进和执行,也为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了更多可能 。
莲花池老旧小区“适老性”改造
文章图片

图:小区改造的资金渠道多样化
背后的故事三:守护家园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对小区进行运营管理,莲花池西里小区也引入了专业化的物业运营公司 。
莲花池老旧小区“适老性”改造
文章图片

图:服务配套设施
多方参与,分工合作,能够守护改造之后的美好家园,提升人们的居住品质 。 这也是“莲花池模式”可复制、可持续的基本保障 。一个经典案例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社区、居民、物业、投资方、施工方的共同努力 。 今天,中国老旧小区存量市场巨大,据报道,约有3.9万个小区待改造,其中恐怕不乏“适老性改造”需求 。
希望每一个老旧小区都能这样返老还童,也希望如此具有匠心、如此用心的改造方多一些,真正的为大众做实事,为老一辈社会主义建造者们提供一个快乐、方便的晚年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