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莎车:推进产业化扶贫
“2018年是30万只,去年达到120万只,今年预计超过200万只,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亿元 。”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派驻第一书记的17个深度贫困村,实施“集团化作战”扶贫,合力发展养鸡业,短短两年时间,就创造了禽类养殖规模后来居上的业绩 。
【新疆莎车:推进产业化扶贫】“突破的关键在于坚持统一决策、理念共同遵循、项目共同实施 。”新疆工信厅副厅长、莎车县伊什库力乡克什拉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彭季介绍:“无论是工业项目还是农业项目,我们都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和运营,项目前期由第一书记共同论证,实施过程中由其中1人牵头,成果由村贫困户共享 。”
“重投入、轻运营”“重生产、轻销售”“重规模、轻品牌”曾是产业扶贫存在的常见问题,莎车县以工业化思维谋划产业扶贫,已逐渐突破了“三重三轻”局限 。遵循市场规律,突出企业主体,成为当地产业扶贫的普遍做法,很多扶贫产业从合作社起步后,迅速变成企业化经营 。
“多村一业”规模经营
“去年,17个深度贫困村每个村从养鸡产业中获得2万元集体经济收入 。”在莎车县众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家禽养殖基地,一排排鸡舍排列整齐,在鸡鸣声中,贺建生正在联系销售 。
贺建生是新疆工信厅派驻乌达力克镇英艾日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不仅是第一书记,还主抓17个贫困村的养鸡业 。除了这位“鸡司令”,新疆工信厅派驻莎车县贫困村的其他16名第一书记不再主导发展小规模养鸡,而是从其他方面予以支持,有的参与屠宰项目,有的参与生物有机肥项目,没有一个“局外人” 。
“养鸡扶贫项目确定后,由众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实行企业化运作 。”贺建生说,从“一村一品”到“多村一业”,实行规模化经营后,抗风险能力增强了,保证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在此基础上,鼓励有技术、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户在自家院子养鸡,由众扶农科公司统一收购,保证农户收益 。
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开拓能力的增强,莎车县众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的贫困户,扩大到工信厅帮扶乡村以外的乡镇,共带动全县5个乡镇近3000名贫困人口增收 。另外,还有262人在该企业就业 。“这两年时间,眼看着鸡娃子越来越多,现在我既挣工资,还有分红收入 。”莎车县贫困户艾尔肯·肉孜高兴地说 。
去年,新疆工信厅帮扶的17个深度贫困村近400户贫困户入股,每个村从养鸡产业中获得2万元集体经济收入 。着眼于鸡粪加工利用,他们又引进了复合肥厂,将产业链延伸至生物有机肥、高端林果业肥料 。彭季说,下一步,准备按照公司法规定,成立17个合作社入股众扶农科公司,让贫困户长期受益 。
鸡产业之外,莎车县立林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带动的肉羊养殖,新疆刀郎阳光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动的肉牛养殖等,均以工厂化养殖为主、农户养殖为辅,立足多个乡镇,让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统筹,提升了扶贫效果 。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 。与一般企业相比,扶贫企业不仅要讲效益,还要带动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因此完善扶贫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尤为重要 。
对此,援疆企业莎车和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伊什库力乡克什拉克村,他们确定了设施农业发展方向 。“大棚所有权不变,经营权流转,实行统一经营,每一座大棚就是一个生产车间 。”该企业负责人说 。
在克什拉克村,经济日报采访人员看到100多座建在戈壁滩上的大棚,栽种了草莓、西瓜、茄子、西红柿等果蔬品种 。技术员田升超告诉采访人员,贫困户流转大棚后,还可以在企业务工,每座大棚吸纳1名劳动力 。目前,这种“传统大棚+企业化经营+精准扶贫”的扶贫模式已在莎车县推广,项目运营企业已在全县统一经营500余座大棚 。
实际上,克什拉克村原来也曾发展设施农业,但是真正实现产业富民还是最近2年实施企业化经营后 。原因很简单,之前是单打独斗,农民种植水平不一、品种不一,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由企业统一经营后,进行标准化生产,大棚从“小作坊”变成了“生产车间”,破除了这一弊端 。
推荐阅读
- 【地评线】丝路话语:“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大有必要
- 高效|高效青岛建设攻势2.0版出台 青岛市税务局各项任务持续推进
- 新疆:乌鲁木齐排查出的密切接触者均已接受医学观察
- 新疆:疫情期间乌鲁木齐各类患者分类救治
- 新疆:乌鲁木齐对可能被污染的外环境均已实施消毒
- 乌鲁木齐|国家流调专家组已赴乌鲁木齐开展工作
- 京白梨|甜!落户和田的门头沟京白梨结果啦
- 新疆|新疆:280名应急队员第一时间到岗,保障医护人员安全运转
- 地铁8号线|地铁8号线北段验收稳步推进 拟年底通车试运营
- 新疆:乌鲁木齐现有确诊病例46例,无症状感染者50例,收治在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