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报融媒|送到田间地头,集成农业科技


山西科技报融媒|送到田间地头,集成农业科技
文章图片
■张中东
张中东 , 山西五台人 , 研究员 , 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副所长 ,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忻州试验站站长 , 山西省农科110专家,山西省专家学者学会理事 。 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七届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科技传播标兵、山西省科普惠农五个一百服务基层行动优秀专家、品牌山西年度人物文化传播奖、山西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山西十大农科110专家、山西科技创新人物、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 主要从事玉米栽培生理及高产技术研究 。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协工作在组织科技工作者服务社会、协同攻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我自2010年被省科协聘用为农科110专家以来 , 至今已过去整整10年 。 10年来 , 我始终以服务农民为宗旨 , 以农业提质增效为目的 , 想农民所想 , 急农民所急 , 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 认认真真回答农民的每一个问题 , 实实在在解决每一个生产难题 , 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 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与信任 。
通过电话解答问题是农科110专家最常见的工作方式 , 要回答好农民的问题 , 首先要有耐心 。 受专业知识及语言限制 , 农民有时对问题的表述并不清楚 , 加上方言较多 , 需要反复跟农民交流才能把要说的问题搞清楚 。 他们对一些症状或者害虫不能准确描述 , 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提问才能做出判断 , 实在不行就加上微信 , 通过照片判断 , 毕竟只有把问题搞清楚才能指导农民有效应对 。 其次需要综合专业知识 。 农民的问题五花八门 , 涉及到育种、栽培、植保、土肥、农机等诸多方面 , 如果专业范围太窄很难满足农民需要 , 为此 , 我利用一切机会学习相关知识 , 把农民的疑难问题记下来 , 通过查资料或向专家请教 , 得到准确答案后再反馈给农民 。 第三是语言要通俗 。 农民对专业术语不太懂 , 所以给农民讲解不能用专业术语 , 要用农民的语言 , 用通俗的事例才能让农民接受 , 比如把体积换算成多少墨水瓶盖 , 把长度换算成几指、几拃或几步 , 把杂交优势用近亲不能结婚来说明等等 。 10年来 , 我先后接听电话1000余个 , 每个问题都力争给农民满意的答复 , 对于电话不能说清楚的 , 坚持24小时到现场义务为农民解决 , 足迹遍布山西大部分地区 。
农民的每一个电话 , 都带着信任与希望 , 我把每一个电话都当作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 , 当作一次科学技术传播的机会 , 充满热情回答每一个问题 , 直到农民满意为止 。 当然农民的问题也不是都能解决 , 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 , 我一方面通过途径寻找答案 , 另一方面安排试验研究解决办法 , 先后研究解决了玉米分蘖、野鸡毁苗、玉米大斑病、地膜覆盖放苗投工、谷子精量播种等问题 。 近年来 , 针对玉米生产中耕层以及地膜覆盖中存在的问题 , 我与团队成员一起 , 研究集成了以深松为核心的土壤耕层改良综合高产技术和以膜侧播种为核心的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 , 有效解决了土壤耕层存在的耕层浅、犁底层坚实、有机质含量低等问题以及地膜覆盖中存在的放苗投工大、出苗不齐不全、作业速度慢、地膜难回收等问题 , 为山西乃至华北地区玉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 两项技术均被列为山西省玉米生产主推技术 , 尤其是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以其省工增效、抗旱抗倒等特点深受种植户的欢迎 , 推广面积迅速扩大 。 作为替代性技术 , 短短5年就在山西、内蒙、陕西、河北等地推广面积达到13.3万公顷 , 正在玉米及杂粮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 。 这些问题虽然不算大 , 但却是农业生产中常见问题 , 也是另农民最头痛的问题 , 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 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 , 农民常见问题大部分都找到了有效的应对办法 , 我回答问题时也感觉轻松了许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