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在线授课最重要的是学生“全程开麦”( 二 )


这些形式主义的做法 , 都不应该支持 , 更不能宣传 。
基于文字进行的比较有效的师生互动是给定一段时间 , 让学生使用云文档 , 协同编辑一个文件 , 在文件中汇总大家的疑惑 , 而后教师通过文字或者录制音频、视频的方式集中解答 。 云文档记录编辑历史的功能 , 可以用来监督学生的参与 。 当然 , 这种异步互动 , 丧失时效性 , 缺乏知识碰撞的力度和震撼人心的效果 。
更好的互动是围绕一个主题实时讨论:讨论前 , 各方都需要阅读文献、搜索资料;在讨论中 , 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打开麦克风 。
开麦!实时讨论不仅需要教师打开麦克风 , 组织学生的讨论并及时点评、反馈 , 屏幕对面的学生也需要打开自己的麦克风 , 给出声音的反馈 。
进化了的人类 , 通过声音进行交流、通过文字记录历史 。 声音相比文字在信息传输效率上有显著优势 , 而成熟的算法确保了多方声音能够被高效压缩并通过网络实时传输 。
如果可以用声音进行提问和回答 , 为什么不让学生全程都开着麦克风?
学生全程开麦 , 教师能通过声音的变化以及响应速度 , 及时捕捉学生的状态 。 周围环境声音嘈杂不应该成为不全程开麦的理由 , 因为落实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及其家长应尽的义务 。 当教师要求学生全程开麦之后 , 学生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可能性降低了很多 , 开着的麦克风无形之中形成了对学生的监督 。
学生全程开麦 , 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 如果允许学生以文字形式来回答直播课上教师提出的问题 , 等待学生输入文字的过程对教师是一种煎熬:一方面教师担心学生学习状态不好而无从回答浪费了各方时间;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 。 当煎熬多了 , 能不提问就不提问 , 从而导致互动变少 , 教师单向输出、学生被动接受(需要响应打卡) 。
如果学生全程开麦 , 让声音透过屏幕串起你我他 , 教师可以及时纠正或者给出提示 ,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启发 , 彼此的思路是连贯的 , 提问和回答的衔接是流畅的 。
此外 , 文字输入需要时间 , 从心理学上看 , 还会有犹豫 , 往往会错过问题讨论的最佳时机 。 学生全程开麦听课 , 遇到一闪而过的疑惑 , 可以及时提问向教师寻求解答;虽然会有部分学生没有跟上 , 但直播课的录制文件将会帮助他们课后进行消化 。
全程开麦 , 让彼此感受到屏幕后面鲜活的人 , 对教师而言很重要 。 线上授课不应该是唱独角戏 。 教师 , 会在反复提问而得不到回答的时候感到焦虑;全程开麦让我知道 , 学生在思考、在努力 , 我需要做的是比平时线下课堂更多一份耐心和理解 。
全程开麦 , 也促使大家找到一个安静的、能上网的地方 。 上网课并非只是教师的仪式 , 学生也需要在准备学习场所的过程中 , 培养出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能够帮助学生将学习和日常生活隔离开 , 保证在线学习期间不受干扰 , 提高学习的效率 。
(蔡亮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 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邀研究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