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濮阳县:年年有“鱼”奔小康


河南日报|濮阳县:年年有“鱼”奔小康河南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 王映 本报通讯员 贺德敬 李振涛
7月3日清晨 , 濮阳县王称堌镇辛庄村北 , 纵横交错的田垄被分割成整齐的方块 , 一个个十亩见方的鱼塘 , 在夏日艳阳的照耀下浮光跃金 。
48岁的饲养员王电锋将一袋饲料抡上肩膀 , 沿石板路快步走向投料机 。 不久 , 沉寂的鱼塘重新活跃起来 , 肥美的鮰鱼、鲈鱼、鲤鱼等不时跃出水面抢“饭” 。
半个小时后 , 王电锋弯起胳膊在额头抹了一把汗说:“它们吃完‘饭’ , 我就能歇会儿了 。 ”“这活儿看着不轻啊 , 一月能挣多少钱?”“嘿嘿 , 老板说按年算 , 一年给四万五 , 算起来一个月三千多元吧 。 ”王电锋黝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
河南日报|濮阳县:年年有“鱼”奔小康一阵攀谈下来 , 采访人员也摸清了这一方方鱼塘的“前世今生” 。 从2016年起 , 居黄河之畔的王称堌镇“靠水吃水” , 从北京聘请专家编制总体规划 , 引进郑州、江苏等地专业水产养殖公司 , 打造万亩水产养殖示范园项目 。 目前 , 一期投资7000多万元、面积2000多亩的水产种养基地 , 已成为豫北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 , 年产值8000多万元 。
【河南日报|濮阳县:年年有“鱼”奔小康】“早先村里说要建鱼塘 , 俺根本不看好 。 之前也流转过土地 , 但每亩只能拿300元钱 。 ”王电锋的“悲观” , 根源在盐碱地的贫瘠 。 王称堌镇东北部地势低洼 , 盐碱地、废弃坑塘遍布 。 “咱这地太差 , 得看天吃饭 。 种小麦一年收个六七百斤算好的 , 也就挣个1000多元钱 。 最怕忙活大半年 , 一场大雨下来 , 淹得不剩啥 。 ”王电锋说 。
河南日报|濮阳县:年年有“鱼”奔小康可让他意外的是 , 这次流转的土地 , 每亩居然能拿到800元 。 盐碱地咋值钱了?“建鱼塘时 , 地挖了没多深 , 水就冒出来 。 如鱼得水 , 给我们节省不少成本 。 ”吕士军是养殖公司的负责人 , 经验丰富的他一眼就相中这里的背河洼地 , “更重要的是 , 郑州、开封等沿黄地带的水产养殖已经很成熟 , 濮阳却是亟待开发的市场 , 潜力巨大 。 ”
“种啥啥不行”的荒地、洼地 , 如今成了当地群众的“聚宝盆” 。
“通过土地流转、到户增收资金入股、就业等模式 , 王称堌镇‘水经济’共带动1028户贫困户 。 ”镇党委书记王相卿介绍 , 目前 , 该镇正实施废弃坑塘改造行动 , 在贫瘠的土地上“种”鱼 , 进而发挥黄河水资源优势 , 引领水产主导产业发展 ,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产业支撑 。
“等坑塘里的鱼‘游’到全国各地时 , 咱贫困户就能年年有‘鱼’奔小康了!”说话间 , 王电锋又撸起袖子为鱼塘换起水来 。
编辑:马鹏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