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筋巧谈|《巧手神探》:老手艺新行当,这才是属于前浪与后浪的美好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 , 拥有深厚底蕴中华民族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瑰宝 ,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算得上是瑰宝中的“瑰宝” , 而《巧手神探》就是这样一档全方面展示传统手工文化的综艺节目 。 虽然此前其他节目也都有介绍传统手工艺的主题 , 但基本上采取情境记录的形式 。 这样的形式固然沉浸感强 , 但整体气氛比较严肃深沉 。 在当下的社会中 , 难免会被埋没 。 而《巧手神探》似乎调和了“科普与娱乐两难全”的矛盾 , 将那阳春白雪似的“传统手作”与年轻人喜欢的推理探案元素进行巧妙的结合 , 寓教于乐 , 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那些匠人的“匠心精神” 。
书筋巧谈|《巧手神探》:老手艺新行当,这才是属于前浪与后浪的美好时代
本文插图
无论是第一期就已经让我们大开眼界微雕、修复好的文物还是此后“巧手”们所展示的翻糖技艺、蜡像等 , 都是匠心与技艺的结晶 。 节目通过设置以明星为代表的“神探队”和以匠人为代表的“巧手队”的攻守对决来展现这些传统手作的真、精、巧 。 比如 , 你能相信眼前一杯绿油油的饮料 , 居然是番茄蛋汤吗?不过 , 你还真别不信 。 现在通过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技术 , 就可以颠覆传统烹饪技艺 , 改变食物的形态和颜色 , 打破大众对食物的一贯认知 , 这便是“分子料理”的神奇之处 。 又比如说神探队鉴别蜡像那一期 , 里面的蜡像是周雪蓉大师所制作的蜡像 , 其作品逼真程度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 就连毛孔和头发都与常人无异 , 看不出任何破绽 。 因此 , 就连火眼金睛的神探队成员也无法一次性鉴别成功 。
书筋巧谈|《巧手神探》:老手艺新行当,这才是属于前浪与后浪的美好时代
本文插图
前面说到一件好的作品是匠心和技艺的结晶 , 也就是说 , 它们是同时拥有高超的技艺和匠心精神的人呕心沥血之作 。 在我看来 , 节目中出现的每一个作品都是有温度的 , 经历了漫长时间地点打磨 , 蕴藏着匠人们丰富的情感 。 它们是其他普通作品无可比拟的 , 饱含匠人的智慧结晶 。 从他们身上 , 我们可以看到“匠人精神” 。 所谓“匠人精神” , 是热爱和坚守的结合 。 这些匠人因为自己对手作的一腔热爱 , 所以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这项注定孤独的事业 , 坚持十载 , 深入研究 , 创造更多的可能 。 因为坚守 , 他们将这份孤独的事业传承下来 , 将之发扬光大 。 下面 , 笔者就给大家介绍在《巧手神探》节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巧手们” 。
书筋巧谈|《巧手神探》:老手艺新行当,这才是属于前浪与后浪的美好时代
本文插图
郭红晓:科技与美食的碰撞
郭红晓擅长制作“分子料理” , 何谓“分子料理” , 简言之 , 就是在食物烹饪过程当中加入某些特殊物质 , 使食物本身的形态发生质的改变 。 比如一颗甜甜的荔枝可以通过这样的加工过程变成产生鱼子酱的口味 , 甚至被塑造成鱼子酱的形状 。 前面说到的那杯绿色的“西红柿鸡蛋汤”也正是郭红晓的杰作 。 估计谁都无法想象 , 当科技碰上美食 , 居然会发生如此神奇的“化学反应” , 让食物具有了更大的可塑性 , 也让作为食客的我们感受到更多舌尖上的惊喜 。
书筋巧谈|《巧手神探》:老手艺新行当,这才是属于前浪与后浪的美好时代
本文插图
周雪蓉:用细致与爱雕刻情怀
周雪蓉以身边的亲朋好友为原型 , 将对他们的感情融入到为他们而作的每一个蜡像当中 。 据她所述 , 她第一个制作的蜡像是以外婆为原型的 。 她表示自己想要永远留住外婆的模样 , 留住对她的感情和思念 。 周雪蓉的作品寄托了她的极致的理性和爱 , 呈现出人间的千姿百态 。
书筋巧谈|《巧手神探》:老手艺新行当,这才是属于前浪与后浪的美好时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