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读书周报|唯美经典《大茂那》的法文原著首次中译( 二 )


小说众生相都刻画入微 , 各有话语、性格 , 互为映照 , 呼之欲出 。 使人魂牵梦萦的圣阿加特镇和萨布洛尼埃领地 , 悲剧的叙事 , 像花雨、光影和风中的歌 , 自由飘移 , 亦真亦幻 , 朦胧、神秘而有幻灭感 。 唯美的画图和歌诗 , 深藏世事沧桑的隐喻 。
文汇读书周报|唯美经典《大茂那》的法文原著首次中译
本文插图

阿兰-傅赫涅
《大茂那》也是自传体小说 , 有狄更斯成长小说和斯蒂文森历险小说的影响 。 小说的人物、地址和场景 , 都有依据 。 1906年 , 阿兰-傅赫涅18岁 。 在巴黎的画展上 , 他偶遇少女伊冯娜·德·盖芙库尔 , 产生爱慕 。 无奈她已订婚 , 并于第二年在图龙完婚 。 阿兰-傅赫涅深怀对她的思念 。 她是小说女主人公伊冯娜·德·卡莱的原型 。 失恋的情愫在小说中隐约可见 。
阿兰-傅赫涅是天才作家 。 他生于法国谢尔省拉沙佩勒-当吉永 。 12岁那年 , 他去巴黎就读伏尔泰中学 。 他曾说服父母让他报考海军学校 , 但最终放弃 。 在布雷斯特得到高中文凭后 , 他在拉卡纳尔高中准备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录取考试 。 在此期间 , 他结识了一生挚友、文学评论家雅克·黑维耶(1886-1925) 。 他们一直保持通信 , 两人对跨世纪美学和文学运动有深入的探讨 。 这些宝贵的信件于1928年结集出版 。
在报考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失败后 , 阿兰-傅赫涅得到去英国实习的机会 。 在那里 , 他阅读了大量英国文学作品 。 这之后他从军三年 。 1910年他受聘于巴黎一家杂志作编辑并成为专栏作家 。 他出版了一些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 , 结识了一些著名作家、诗人、画家和评论家 , 如安德烈·纪德、保罗·克洛代尔、莫里斯·丹尼等 。 少年和青年时代的交游、阅历和博览 , 为《大茂那》的写作奠定了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底蕴 。 他一直在寻找新手法和新语言讲述他的故事 , 诠释感悟和理想 。 他做到了 。 1913年 , 阿兰-傅赫涅27岁 。 他用八年时间写完了《大茂那》 。 这几乎耗去了他生命的三分之一 。
小说先是在安德烈·纪德主编的杂志《新法兰西》上连载 , 几个星期后 , 由埃米尔·保罗出版社出版 。 出版当年 , 《大茂那》得到龚古尔文学奖提名 , 并与另一位作家的作品最终角逐奖项 。 《大茂那》新颖、开创性的文体和美学理念 , 使评委举棋不定 。 奖项最后颁给两人之外的另一位作家 。
小说出版后第二年 , 正值“一战” 。 阿兰-傅赫涅参战后失踪 。 他与另外20几位战殁者的墓地 , 直到1991年才在马恩省被找到 。 如明亮的新星划过天空;他短暂的29年 , 是生命的盛宴 , 也是一个传奇 。
文汇读书周报|唯美经典《大茂那》的法文原著首次中译
本文插图

萨布洛尼埃领地古堡原型麦漾古堡
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和100多年时光 , 当年与《大茂那》角逐龚古尔文学奖的另两部作品早已淹没无闻 , 惜败的《大茂那》却成为经典 。 自1913年首印出版后 , 该书被翻译成各国文字 , 至今仍是一些著名出版社的当家书目 。
历年来众多名家对《大茂那》盛赞有加 , 表白这部小说对自己文学生涯的影响 。 马尔克斯对它推崇备至:“不管怎么说 , 无论是文学课必选书目 , 还是只提到五本重要小说 , 都让人再次想到那些不该遗忘的作品 。 其中首先是三部作品——托马斯·曼的《魔山》、阿克塞尔·芒思的《圣米歇尔的历史》和阿兰-傅赫涅的《大茂那》 。 ”
在法国 , 人们不遗余力地凸显阿兰-傅赫涅的崇高地位 , 表达对《大茂那》的喜爱 。 小说很早被选入课本 , 1967年和2006年两度被拍成电影 , 多次被改编成话剧 。 法国作曲家米切尔·波斯和荷兰作曲家鲁道夫·埃斯科合作谱写了《大茂那》交响曲 。 故事也被谱写成歌曲 , 广为流行 。 1992年 , 作家纪尧姆·奥格尔完成并出版了小说的续集《圣阿加特的夜晚》 。 2011年10月底 , 漫画家伯纳德·卡波的绘本《大茂那》出版 。 在法国 , 有雅克·黑维耶暨阿兰-傅赫涅之友协会 , 协会出版年鉴 。 多年来 , 《大茂那》在文艺界形成如中国“红(楼梦)学”那样的显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