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钱币|三国时,“谷物”和“绢帛”为何能一度取代钱币,成为硬通货?

东汉末年 , 天下大乱 , 诸侯并起 。董卓入京以后 , 为了快速攫取财富 , 废止了两汉时期的五铢钱 , 改铸并发行了一种“小钱” , 一举使得当时的货币系统进入了长期的崩溃状态:“货轻而物贵 , 谷一斛至数十万 , 自是后钱货不行” 。(《三国志·董卓传》)
换句话说 , 董卓通过用一种面值相同但重量大幅度下降的劣质钱币 , 代替了原来的五铢钱 , 以此达到敛财目的 , 最后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 造成了汉末货币市场的崩溃 。
钱币虽然迅速衰微 , 但这样两种实物——“谷物”和“绢帛”却依然坚挺 , 在三国时期 , 它们不仅与钱币分庭抗礼 , 还屡屡赶超和取代之 , 成为主流“硬通货” 。
三国两晋南北朝,钱币|三国时,“谷物”和“绢帛”为何能一度取代钱币,成为硬通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魏国以谷帛为市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 曹操任汉丞相后 , 废除了董卓的“小钱” , 继续延用原来的五铢钱 。但是 , 一个问题却出现了 , 即谷贱伤农:粮食价格大幅度下滑 , 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废除小钱是好事 , 为何却造成这种负面效果呢?
《三国志·明帝纪》记载:“是时不铸钱既久 , 货本不多 , 又更无增益 , 故谷贱无己 。”
因为东汉朝廷很长时间没有铸币 , 市面上现存的五铢钱本来就很少 , 其购买力也因此显著提高 。相对应的 , 粮食价格就大幅下跌了 。
此后 , 曹丕继承曹操的遗志 , 继续推行五铢钱 , 然而仅仅7个月后也宣告失败 , 于是他“罢五铢钱 , 使百姓以谷帛为市”(《晋书食货志》) , 社会商品流通又回到了比较原始的“物物交换”状态 。
三国两晋南北朝,钱币|三国时,“谷物”和“绢帛”为何能一度取代钱币,成为硬通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以粮食作为流通货币非常好理解 , 因为它能直接解决人的吃饭问题 。在春秋战国时期 , 诸侯列国为招募贤才 , 均是以粮食作为俸禄 , 由此出现了粮食计量单位“石” 。汉代 , 官员以“石”表示职级的大小领取俸禄 。
而以“绢”则并非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 因为古代百姓多穿麻 。“绢”其实可以理解为当时的大额货币 , 我们以魏明帝时期一次“买官事件”为例 , 当时护军将军蒋济负责提拔武官 , 因而成为众多武官的贿赂对象 。
《三国志·夏侯尚传》记载:“欲求牙门 , 当得千匹;百人督 , 五百匹” , 也就是说 , 牙门官、百人督这种职务 , 其“价格”都是以绢的匹数作为单位的 。
三国两晋南北朝,钱币|三国时,“谷物”和“绢帛”为何能一度取代钱币,成为硬通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且 , 绢也是当时可以拿出去花的货币 , 《晋书·胡威传》记载 , 当时荆州刺史胡威到荆州去上任 , 因为没有盘缠 , 其父胡质“赐绢一匹为装” , 胡威问父亲:“大人清高 , 不审于何得此绢?”胡质说:“是吾俸禄之余 , 以为汝粮耳 。”
【三国两晋南北朝,钱币|三国时,“谷物”和“绢帛”为何能一度取代钱币,成为硬通货?】一匹绢可以当远行的路上盘缠 , 可见在当时 , 绢确实已经成为流通货币 。胡威已经做到州刺史一级的官员 , 还对父亲家中藏有一匹绢而感到惊奇 , 说明绢的购买力确实不俗 。
尽管谷物和绢帛可以成为当时的流通货币 , 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 。相比较于金属货币 , 虽然民间盗铸现象也层出不穷 , 但是其技术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
而像谷物和绢帛 , 其作假门槛却低了许多 , 尤其以谷物为易 。
三国两晋南北朝,钱币|三国时,“谷物”和“绢帛”为何能一度取代钱币,成为硬通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