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料|中国茶饮料鼻祖,曾家喻户晓,破产后被汇源收购,尝试复出却失败


炎炎夏日 , 来一口凉爽的冰可乐 , 可谓是“人间一大幸事” 。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生活品质的改变和追求 , 饮料已经成为了大部分人都比较喜欢喝的水 。 说起如今的饮料品牌 , 市场上便利店随处可见的便是康师傅、娃哈哈、可口可乐等等 , 而且种类繁多 , 每次去购买可能都会想半天自己要喝什么 。
说到康师傅的冰红茶和可口可乐的碳酸饮料 , 可谓是红透了中国饮料市场好多年 。 如今的康师傅饮料已经占据我国饮料市场的44.8% , 以87.52分的成绩成为中国饮料市场的第一名 。 可是在十几年前 , 曾有一款被誉为中国第一款的碳酸茶饮料—旭日升冰茶 , 其结合了茶饮料和碳酸饮料的特质 , 在当时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品牌 , 一度横扫我国饮料市场 。
财料|中国茶饮料鼻祖,曾家喻户晓,破产后被汇源收购,尝试复出却失败
本文插图
“旭日”的升起
提到旭日升 , 可能很多的年轻人并不知道这个品牌 。 但是那一抹蓝色的包装 , 相信是很多80后的青春记忆 。 “越升越高旭日升和爱情新活力”这些以前的广告词 ,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时候 , 曾经在各大电视上都能看到 , 巅峰时候的旭日升冰茶占据了中国茶饮料市场的70%份额 , 即使是康师傅和可口可乐在当时 , 也要稍逊一筹 。
旭日升背后的河北旭日集团 , 曾经是冀州市的供销社 。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头 , 冀州供销社通过对饮料市场的独特见解和判定 , 推出了“冰茶”的概念 , 想要将中国传统饮料和茶水相结合 。 当时供销社的领导人叫段恒中 。

财料|中国茶饮料鼻祖,曾家喻户晓,破产后被汇源收购,尝试复出却失败
本文插图
从1990年到1993年 , 三年时间 , 冀州供销社在段恒中的带领之下 , 摇身一变成为了河北旭日集团 , 其组件的核心为骨干新建的市场型工业 。 1994年的时候 , 旭日集团筹集了3000万元的资金 , 和国内一流的几个科研单位共同研制新型茶饮料 , 并且生产开发 。 最终既有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茶香味 , 又有西方流行的碳酸饮料味道的旭日升冰茶诞生了 。
90年代的巅峰历程
刚上市的“旭日升”冰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 快速横扫当地和冀州周边的饮料市场 , 其品牌知名度很快便遍布了整个河北省 , 乃至北京地区 。 1994年旭日升冰茶所带来营收额就达到上百万元 。 乐观的收入让旭日集团的资金链开始回血 。
赚到第一桶金的段恒中将这笔钱用来投资大量的广告 , 想要将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化 。 1995年 , 旭日升冰茶的广告 , 在河北和北京的各大电视节目上 , 开始频繁的出现 ,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 , 同年时间其销售额达到了5000万元 。 正确的市场营销让旭日集团迎来了外资的关注和投资 , 截至1996年的时候旭日集团在全国的分公司已经达到了23家之多 。
也是1996年 , 旭日升冰茶的销售额突破了5亿元!在当时那个年代 , 这个业绩可以说在饮料行业中已经是佼佼者了 , 而到了1998年的时候 , 其销售额更是达到了30亿元!短短2年的时间便增长了25亿元 , 可谓是风光无限 。 其实早在旭日升凉茶推向市场之前 , 旭日集团便派出了由8000多人组成的营销团队 , 前往全国各地 , 并且建立了18个营销公司和200多个的营销分公司 。
财料|中国茶饮料鼻祖,曾家喻户晓,破产后被汇源收购,尝试复出却失败
本文插图
黯淡的“旭日”
正确的市场分析和先进的营销策略 , “旭日升”的成功似乎是必然的 。 然而这看似顺利进行的背后 , 其实已经存在了很多问题 。 这种范围不集中 , 粗狂式的销售管理容易使得成本控制变成形式上的“花架” , 而面对这种情况 , 旭日集团采取了用回款数额考察业绩的方式 , 想要规范业务员 。
可是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让形势得到改观 , 甚至还造成了业余员买通经销商的现象 , 导致集团内部管理出现了各种的问题 。 而随着这一矛盾的存在 , 促销期过后的旭日升冰茶业绩开始走向了下滑路 。 而在这个时候 , 康师傅也推出了各种系列的茶饮料 , 整个饮料市场呈现出紧张激烈的情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