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贫穷的本质: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 三 )


原生的穷更令人心酸
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 有一部纪录式电影叫《孪生陌生人》 , 讲述了一家机构做的残酷实验 , 他们有计划性地把三胞胎兄弟分别给蓝领家庭、中产家庭和富裕家庭收养 , 还每隔一段时间以跟踪回访的名义 , 去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 。
最开始 , 这是一项没有人知道的计划 。 可是没想到 , 十八年后 , 被富人领养的鲍比和被中产家庭领养的艾迪竟然上了同一所大学 。 在学校里 , 所有人都把鲍比误当成艾迪 , 这让外表几乎一模一样的兄弟俩终于见面了 , 然后他们又找到另一个兄弟大卫 , 一下子 , 外形一样、性格、爱好都一样的三胞胎兄弟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 他们想合伙开一家餐厅 , 这时候问题来了 , 虽然三个人看起来什么都一样 , 但在不同背景下长大的他们 , 知识、人脉、理念都是完全不同的 。
富裕家庭长大的鲍比非常有主见 , 并且由于父母良好的社会地位 , 他的人脉、见识都是另外两个兄弟不能比的;穷人家长大的大卫最平庸 , 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 , 好在他的父亲是个乐观开朗的人 , 所以大卫的性格很好;而在中产家庭长大的艾迪 , 按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但是他的父亲非常严厉 , 从小在冷酷的环境下长大 , 他也得了严重的躁郁症 , 最后开枪自杀了 。
被人为安排的三兄弟 , 命运就像《楚门的世界》中的楚门一样悲剧 , 但是这个实验也让人看到 , 一个人的外貌、性格、爱好可能跟基因相关 , 但是未来的人生 , 却离不开环境和教育 。
还有一部更加真实的英国纪录片叫《人生七年》 , 导演用几乎一生的时间跟踪采访了14个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7岁小孩 , 这些孩子有的来自孤儿院 , 有的来自普通家庭 , 有的则是上层社会的孩子 。 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初衷是英国有句格言: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意思类似我们常说的“三岁看大 , 七岁看老 。 ”
在第一次拍摄了这些孩子之后 , 导演艾普特对这件事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 于是此后每隔七年 , 他都会重新采访这些孩子 ,记录他们7岁、14岁、21岁、28岁 , 甚至有的到60多岁的状况 。 整体来看 , 父母的阶层决定了孩子接受的教育 , 而教育又决定了孩子以后的眼界和高度 。
影片中富家三兄弟之一的安德鲁就说 , “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富 , 但至少可以确定 , 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 , 他们终生都可以受用 。 ”
号称不给孩子们留钱的比尔·盖茨 , 其实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很多心血和资金 。 比如他的大女儿詹妮弗·凯瑟琳·盖茨爱好马术 , 在这项爱好上 , 父母从来都是毫不吝啬地一掷千金支持她 。 2013年 , 比尔·盖茨花费870万美元在佛罗里达州威灵顿购置了一块赛马场 , 目的是为了将女儿培养成一名世界级的骑手 。
当然 , 大多数父母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撑孩子所以的梦想 , 但是总应该尽力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机会 , 何况很多教育都是不需要花钱的 。
近两年来 , 有一个把学生当成刷题机器 , 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学校——毛坦厂 。 这个学校在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镇 , 跟河北衡水的学霸们不同 , 到这儿读书的很多都是学习成绩不怎么样的、第一次没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 。 但是 , 经过一年刷题 , 很多人能够考上一所比较不错的大学 , 有的家长还会放弃工作、放弃自己所有的私人时间到这里来陪孩子读书 。
当人们在议论到底是要注重素质教育 , 还是应试教育的时候 , 事实上对于一些人来说 , 或许在这样的“高考工厂”苦干一年 , 争取接受更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 才是对未来人生最负责任的一种方式 。
每个人的起点和环境不同 , 所以当我们看到他们深夜打着手电也要多做一道题的时候 , 不能轻易地用书呆子来下定义 。
很多人苦于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 我们来看看教育家、心理学家们给出的答案 , 都是身教大于言传——你希望孩子怎么做 , 首先你得做到 。 你自己抱个手机不停刷 , 一会看看综艺 , 一会看看直播 , 你想让孩子好好读书那是不可能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