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实验室|是对「权益聚合」的呼应,Grab:场景越界的常态( 二 )


文章图片
以场景为接口 , 实现精准有效的权益融通
「生态聚合」的权益无论向外或向内关联 , 对场景是否融通作为判断其有效而非纯粹「叠加」的重要依据 。
场景实验室|是对「权益聚合」的呼应,Grab:场景越界的常态
文章图片
(Grab官网的业务范围)
仅在出行领域 , Grab拥有GrabTaxi、GrabCar、GrabBike、GrabCycle等四个核心产品 , 几乎完成了出行领域的场景全覆盖 。 而以围绕用户的关联场景激活为中心 , Grab也在不断向餐饮、酒店、货运、机票、金融等领域进发 , 将自己的边界越拓越宽 , 甚至将B2B也纳入业务范围 。
拿具体的会员体系来说 , Grab的会员体系以支付积分划分等级 , 阶梯制的会员体系对应不同细分场景需求 , 提供着不同的解决方案 。 吸引用户在Grab生态体系内更多消费的同时 , 也将各个独立场景相互串联 , 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场景融通 。 比如 , 作为Grab白金会员 , 在出门打车时 , 将享受Grab的提前派单;到达机场 , 餐饮、休息室的折扣已为其准备;到达目的地 , 民宿酒店也享受了会员的优惠 。
订阅制的设计 , 则是给予用户具体解决方案的选择权 。 当多场景的核心痛点被一套解决方案完全解决时 , 用户更容易迈出付费的脚步 。
「场景会员」的体系构建 , 关联场景越多 , 价值链延伸越长 , 会员生态的价值也就越大 。 以纵观全局的姿态来观察 , 与其用「滴滴+美团+支付宝+闪送+货拉拉」来形容 , 出行领域和本地服务的全场景覆盖 , 才对Grab的准确描述 。 这不仅是Grab估值惊人的答案 , 这也是美团和滴滴「没有边界」的原因所在 。
场景实验室|是对「权益聚合」的呼应,Grab:场景越界的常态
文章图片
出行与本地服务数字化融合 , 激发场景争夺
场景生态位的占据 , 驱动大公司和新物种不断进化 , 形成对新生态与新场景的敏捷设计 。
滴滴的业务设计中 , 从最初的网约车的体系不断丰富 , 到逐步嵌入共享单车、公交等功能 , 主要覆盖的场景仍是出行 。 会员等级对应了自有场景的核心权益和少量联名权益 , 比如专车应答、免费升舱、免溢价、延时等待以及booking.com民宿、万达、自如酒店的折扣以及商品兑换等等 。 但滴滴代驾、汽车租赁、汽车服务 , 包括滴滴货运、社区电商「橙心优选」等本地服务的推出 , 也昭示了其向本地服务场景拓宽的野心 。
分为7个等级的美团会员 , 主要权益还是围绕积分抵现、免费试吃、极速退款、客服优先等等 。 但美团主打的本地生活服务 , 具体包含的场景更为宽泛 。 比如 , 外卖、餐饮、住宿、娱乐、出行等等 。 覆盖领域的丰富 , 暗含着会员权益基于场景融合可以有更加生态化的设计 。 从当初收购摩拜 , 到如今重回充电宝市场 , 实际都是核心场景的巩固与关联场景的不断激活 。
滴滴和美团早前都有在对方核心领域测试产品的举动 。 支付宝近日与12306的渠道打通 , 实质的意义是通过功能链路的简化 , 实现出行场景的痛点解决和权益交付 。 本质都是为了用户在自己的生态内实现场景融通的无缝体验 , 完成新有效时间的占据 。
无论是滴滴代表的出行场景向外延伸 , 或是美团代表的本地生活场景的进化 。 互联网平台场景边界的延伸 , 终将导致其在某个时间点必然遇见 。 那时 , 我们津津乐道的各种「互掐」 , 反而是大公司场景边界频繁摩擦的常态 。 而对于场景化的人的有效连接——关于「场景会员」的体系设计将成为各自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
*文中图片来自Garb官网以及公开资料
场景实验室|是对「权益聚合」的呼应,Grab:场景越界的常态
文章图片
吴声造物推荐搜索Launch
吴声深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