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刊财经|权益爆款时代固收公募遭遇尴尬 兴业、上银基金权益短板浮出水面

采访人员 | 张桔
在权益发行大年 , 长期发力固收领域的基金公司遭遇到尴尬 , 部分固收产品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 尤其是银行系基金公司 。 对于长期在固收领域发展的基金公司来说 , 要想改变目前的尴尬局面 , 首先就要引进更多的有实力的权益基金经理 。
上半场已经落幕 , “权益爆款”成为内地公募基金的第一大热词 , 新基金史上第二次半年发行破万亿 , 且667只的发行数量也创下新纪录 。 在深耕权益投资领域的多家基金公司收获满满的同时 , 长期发力固收领域的基金公司则遭遇到尴尬 , 部分固收产品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
长量基金分析师王骅指出:“6月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一度跌破2.9% , 反映基本面、政策面以及供给层面叠加下的情绪冲击 , 此时的债市对于利空更加敏感 。 相比于基本面的修复缓慢 , 债市的悲观情绪在基本面和政策面的短期扰动下充分反映 , 尤其是3~5年期的债券因为前期被机构大幅加杠杆 , 资金面边际收紧后抛压严重 , 3~5年也正是公募债基布局较多的期限 , 因此导致半年业绩出现亏损 。 ”
长期“重债轻股” ,
【红刊财经|权益爆款时代固收公募遭遇尴尬 兴业、上银基金权益短板浮出水面】华富基金权益团队上位“尚欠火候”
相较权益型产品发行火爆 , 上半年债券型基金发行明显偏弱 。 Wind数据显示 , 截至6月30日 , 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计的发行份额为6600多亿份 , 而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仅2900多亿份 。 在半年募集过百亿的11只产品中 , 债基产品“入围”仅两只 。
债券基金的“疲软”痕迹不仅反映在新发基金募集规模上 , 且在延长募集情况上也是有所反映的 。 今年1月1日到6月30日 , 内地共有160只基金在发行档期中延长了募集时间 , 其中中长期纯债50只、短期纯债6只、偏债混基20只 , 三者加总合计占比差不多接近一半 。
若从年内新基金发行失败情况看 , 10只年内募集失败的基金中 , 债基或者偏债混基也占据了绝大多数 , 其中包含了凯石秦纯债三个月、景顺长城景泰锦利、方正富邦尊利六个月定开、诺安瑞康三年定开等 。
在存续公募产品的清盘情况上 , 债基或偏债类产品也成为年内清盘名单中的“常客” 。 在上半年清盘的53只基金中 , 债券型基金高达26只 , 圆信永丰、浙商、大成、华富、国开泰富、东方、国融、中融等基金公司皆有产品上榜 。
以华富基金为例 , 其长期股债跷跷板侧重于债券一方 。 一季报数据显示 , 华富基金的固收基金有18只 , 规模合计达603.19亿元;权益类基金产品数量23只 , 规模仅为66.25亿元 。 上半年 , 华富基金仅发行成立了华富中债0-5年中高等级一只债基 , 产品的两类份额加总规模仅为2.2亿元 。 上半年债基收益排行榜上 , 公司有多款产品出现负收益 , 如华富可转债上半年收益约为-4.39%、华富安福约为-1.78%、华富恒利C为-1.46%等 , 这让一贯债强股弱的形象被颠覆 。
在长期“重债轻股”的思路影响下 , 指望权益类产品强势接班或许短期内很难实现 , 因为在权益产品发行大年 , 公司直到六月份才发行成立了华富成长企业精选 , 尽管公司派出的是基金投资部总监陈启明 , 但该基金募集规模仅有24.56亿元 , 在同期新品中处在一个中等的水平 。
对于华富基金来说 , 权益类基金经理除去陈启明之外 , 老将龚炜和高靖瑜也是公司目前的主力舵手 , 然而对于一家基金公司而言 , 仅靠三人去包打天下似乎还远远不够 , 毕竟他们在基民中的知名度仍有待提高 。 如此情况下 , 也就迫切需要公司尽快扩充权益类基金经理队伍 。
令人不解的是 , 华富的基金经理团队中实则还有一位颇具知名度的明星基金经理张娅 , 早年她曾在华泰柏瑞叱咤风云 , 但如今她在华富似乎画风突变 , 掌舵的多是债券指数类产品 , 其惟一管理的混基永鑫灵活迄今年内净值增长率竟然为负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