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实生物▲亏损19亿!生物创新药明星上市,是烧钱机器还是恒瑞医药第二?( 二 )


本次临床研究的负责人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表示:“中和抗体可针对新冠病毒精准进攻 , 具有独特的靶向性 , 能够阻止病毒在人体内复制 , 快速产生作用 。 我们希望在I期证明JS016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为后续临床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 中和抗体疗法有望率先成为抗击新冠病毒的治疗选择 。 ”
【君实生物▲亏损19亿!生物创新药明星上市,是烧钱机器还是恒瑞医药第二?】6月1日 , 君实生物与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默克宣布 , 双方就头颈部肿瘤的靶向-免疫联合疗法达成临床研究合作协议 , 先行探索抗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商品名:拓益)联合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爱必妥?)治疗复发和/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 此次合作充分整合了默克和君实生物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专长 , 双方共同携手探索靶向-免疫联合疗法的有效性 , 以期为中国头颈部肿瘤患者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
4、未来3年的主题仍是“烧钱” , 预期未来3年将投入超过40亿君实生物预计2020年1-6月业绩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1亿元至-5.63亿元 , 同比增长-133.97%至-93.46% 。 特瑞普利单抗(PD-1)仍是其“烧钱”的主要产品 , 由于该产品于去年2月起刚开始实现销售 , 销售收入尚不能覆盖研发费用等支出 。
2017年度、2018年度及2019年度 , 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7530.34万元、53818.28万元和94610.00万元 , 研发费用呈快速增加趋势 。 主要原因为:1)随着公司在研项目增加以及在研项目的不断推进 , 在研项目的多个适应症开展临床试验 , 研发费用中临床研究及技术服务费快速增加;2)随着公司研发人员增加以及公司对研发人员进行股权激励 , 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及股份支付增加 。
也就是说 , 2017年至2019年 , 君实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7亿元、5.4亿元和9.5亿元 。 2020年第一季度 , 研发费用再度攀升达到2.17亿元 , 同比增长11.86%至2.17亿元 。 而唯一上市产品特瑞普利一季度的销售额仅1.72亿元 。 这透露两个信息 , 其收入完全不能覆盖支出 , 且研发费用仍在持续增加 。
根据招股书 , 除了PD-1 , 君实还有20个产品正在开发中 , 包括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产品 。 大部分产品目前仍处于临床前或临床1期阶段 。 从公司公布的目前资金需求来看 , 未来3年的主题仍是“烧钱” , 其中PD-1未来3年预计还要投入26亿进行各种适应症的临床 , 成为最“烧钱”的品种 。 所有产品预期未来3年将投入超过40亿 。 关于何时能实现盈利 , 君实透露预计JS001、UBP1211、JS002三个主要产品顺利上市 , 全年销售入超过50亿元时 , 可实现盈亏平衡 。 最早可能在2023年扭亏为盈 。
5、基金经理打造的生物科技公司2015 年8 月13 日 , 君实生物挂牌新三板 , 开启了他的资本市场之路 。 当年11 月份 , 君实生物通过发行股份吸收合并众合医药 。 借此机会熊俊也登上君实生物的第二大股东的宝座 , 彼时熊凤祥与熊俊父子两成为公司第一、二大股东 , 分别持有16.6%、14.27%股权 。
招股书显示 , 熊俊1996年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 , 获得投资经济管理学士学位 , 2004年担任了国联基金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助理 。 从国联基金离职后 , 熊俊与深鹏兴科技共同出资设立了上海宝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2011年 , 熊俊以投资人的身份进入了从事创新药研发的合众医药(就是新三板合并的那家企业) , 后经多次增资成为了合众医药的实控人 , 2014年率合众医药挂牌新三板 。 不久后 , 君实生物通过换股吸收合并了合众医药 , 合众医药所有在研项目并入了君实生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