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资讯|弗迪护航,刀片出鞘,它才是硬核国货新名片!

从品牌理念、源头设计、零部件构成 , 到整车生产制造 , 乃至产业工人的状态来看 , 中国汽车品牌正在实现超越 。 而比亚迪汉携传统文化之美而来 , 引领新国潮 , 实力演绎“强大中国车、向新而行”

消息资讯|弗迪护航,刀片出鞘,它才是硬核国货新名片!
文章图片
《投资时报》采访人员 周运寻
十年前 , 当比亚迪(002594.SZ)第一台电动大巴在深圳缓缓上路 , 或许无人料到 , 如今纯电动大巴、乘用车已遍地开花 。 正是凭着这种坚持先行先试的态度 , 如今在标准制定、技术创新迭代、产业链重塑、规模化运营发展、国际合作、全球化进程上 , 比亚迪都拥有了相当分量的话语权 。
话语权的取得除了倚仗比亚迪自身坚持既定方向不动摇、勇于创新外 , 独特的中国制造模式、全球化的竞争以及强大的内需市场 , 都成为其砥砺前行不可或缺的助力条件 。
分析人士认为 , 当加工制造这个极易被取代的环节转移到中国后 , 得益于环境、土地、工人、港口、产业链等基础优势 , 加工制造最终变成与研发、品牌一样无法替代的中国模式 。 此外 , 中国还拥有“质”“量”兼具的内需市场 , 由“产”至“销”可轻松打通 , 这样的区位及成本优势极具吸引力 。
与特斯拉(TSLA.US)这样备受期待的竞争对手的较量 , 无疑也是比亚迪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真正实现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 要提高产品力、品牌力和文化软实力 , 需要从品牌、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几大方面全线加强 。
好在比亚迪已有所成就 。 《投资时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从产业端来看 , 其已孵化出“弗迪系”公司实现产业链配套;在创新领域 , 比亚迪刀片电池和碳化硅功率半导体模块等 , 也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跃迁 。 背靠全球颇具实力的零售消费市场的比亚迪 , 已经踏上由大变强之路 。
更主要的是 , 作为塑造国家制造整体品牌形象的重要名片 , 比亚迪旗下王朝系列车型向外传递出一个信号:无论从品牌理念、源头设计、零部件构成还是整车的生产制造 , 甚至产业工人的状态来看 , 中国汽车品牌正在实现超越 。 而比亚迪最新推出的比亚迪汉 , 携传统文化之美而来 , 引领新国潮 , 实力演绎“强大中国车、向新而行” 。

消息资讯|弗迪护航,刀片出鞘,它才是硬核国货新名片!
文章图片
从“制造”到“智造”
如果不是疫情突袭 , 中国制造业体现出的超强的快速响应能力 , 以及健全、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优势恐怕还无法清晰显现 。 目前 , 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已占全球的25%以上 , 但疫情引发的“逆全球化”风潮 , 也给制造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 并对优质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
在财经评论员肖磊看来 , 从基础逻辑层面分析 , 未来一段时间 , 中国依然是全球原材料加工基地 , 中国的加工制造业在压低原材料成本方面 , 依然具备长期优势 。
他认为 , 过去在制造业领域 , 加工制造这个环节很容易被替代 , 但是当这一环节转移到中国后 , 最终变成了跟研发和品牌一样无法替代的中国模式 。 稳定的环境、特有的开发区模式、高素质产业工人、日益崛起的超级港口群、不断健全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 都让中国在制造环节拥有巨大优势 。
同时 , 独立、完整且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及强势的内需市场共同构建的制造业基础环境 , 也让其他地区难以比肩 。
当然应该看到 , 目前国内许多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还不健全 , 尤其是制造业中一些核心技术和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零部件等 , 仍存在瓶颈制约 。
中信证券研究认为 , 中国制造业正经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高质量发展过程 , 疫情冲击的影响 , 相当于外力导致的供给侧改革 , 使各行各业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 行业短板也开始有意识地补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