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授“回归”本科课堂 制度约束和激励引导缺一不可( 二 )

和普通教师相比 , 教授的各类事务更为繁多 。 有的承担了重大科研任务 , 有的走上了重要行政岗位 。 忙碌之下 , 他们难免会将本科教学暂且搁置 。

挥动职称评审和教师评价指挥棒

“高校推动教授回归本科课堂是很难 , 所以我们尽量做好制度设计 , 打好组合拳 。 ”代向阳说 , 学校花了很多心思引导和要求教授的本科教学 。 浙江农林大学2018学年到2019学年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 , 该校有超过92%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 。

最重要的指挥棒 , 就是评价体系 。

即使当了教授 , 也有4年一次的聘期考核 。 授课数量如果不达标 , 就会影响聘期考核 。 教务处每年都会对每位老师的教学工作业绩进行考核 , 如果授课数量不够 , 会影响其工作业绩评级 。 在学院层面 , 学校会开展年度教学工作考核 , 学院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 , 会对这一分数产生影响 。

除了硬性规定 , 学校也实施了一些软性引导 , 打造重视教学的校园环境和风气 , 倡导教授为本科生开设新生研讨课和专业导论课 , 鼓励他们为低年级学生开设专业基础课 。 “近几年的职称评审条件里 , 我们也强化了教学所占的比重 。 教学成果太少 , 课时数不够 , 就会影响最终的评审结果 。 ”代向阳说 , 高校内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最主要还是靠制度建设 , 要引导教授注重人才的培养 。

教授要为本科生授课 , 许多文件都有涉及 , 每个学校也有自己的规定 , 但最终的落实情况如何 , 还是要看学校自身的重视程度 。 “高校要推行某种制度 , 一定要自上而下 。 学校管理层认可 , 学术委员会认可 , 教授认可 , 推行起来就会顺利很多 。 ”代向阳说 。

高校教师薪酬制度还需改革

当然 , 更理想的状况 , 是让教授发自内心地投入到本科生教学 , 而不是靠考核等制度进行约束 。 毕竟 , 正如教育部所强调的 , 高校教师的第一身份是老师 , 第一工作是教书 , 第一责任是上课 。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直言 ,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其实是保证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关键因素 。

“从教师的工资构成来看 , 论文发得越多、科研项目拿得越多 , 绩效就越高 。 ”张端鸿分析道 , 一个以科研为主的教师 , 拿到的绩效可能比以教学为主的教师高几倍 。 “国内老师上课的课时费非常低 , 给本科生上课的课时费可能更低 。 ”他坦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