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隐忍中崛起:郑州凭什么成为北方的黑马?( 二 )


郑州亚细亚和二七纪念馆 , 1992年1989年5月6日 , 郑州亚细亚商场在一众广告轰炸中正式开业 。 尚处在稀缺经济的大时代下 , 亚细亚商场中却能摆满4万多种商品 , 在一楼大厅甚至还布置了人工瀑布= 。 开业当天 , 翘首以盼的郑州市民疯狂涌入 , 各个柜台便被抢售一空 , 商场只能分批放人 。从空军退役的亚细亚总经理王遂舟 , 熟谙军事化管理 , 营业员不仅要求统一着装 , 还要在一片浓厚的河南乡音中讲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 营业员人手一本500页的服务管理手册 , 对产品如数家珍是基本功 , 食品分区的要懂营养学、服装分区的要懂设计 。“中原之行去哪里 , 郑州亚细亚”的广告已是家喻户晓 , 一时间 , 北方做零售生意的人们都涌向亚细亚学习管理方式 。 亚细亚经理还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来信 , 更有小学生在作文里饱含感情的写道:我的梦想 , 就是到亚细亚当售货员!彼时环伺亚细亚商场的 , 是郑州百货大楼、紫荆山百货大楼、商城大厦、商业大厦和华联商厦五大国营巨头 。 面对亚细亚 , 五大国营商场采取合纵联盟的手段进行围剿 , 一面举报亚细亚扰乱市场经营 , 一面切断与亚细亚的交流 , 这就是著名的“中原商战” 。两方对峙中 , 营销手段不断升级 , 亚细亚甚至开起直升机在市中心撒彩票 , 五大商场也联手推出万元巨奖、出国游奖 , 时至今日都不过时 。 最后 , 亚细亚以价格大战作为回击 , 不能见到任何一件商品的价格比其它商场高 。 低价策略冲破了五大国营商场的联盟 。在隐忍中崛起:郑州凭什么成为北方的黑马?
郑州亚细亚的美女售货员海报 , 1998年激烈的价格战不仅让各个商场陷入僵局 , 对郑州商贸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冲击 , 1997年郑州整个商贸系统仅仅盈利5万元 。 亚细亚却没有丝毫退让之意 , 最终 , 亚细亚倒在了大步扩张后的资金链断裂上 , 随着亚细亚一同走向沉寂的 , 还有郑州的商贸盛世 。与此同时 , 随着沿海经济的兴起 , 渴望改变命运的河南人纷纷出走 , 要么北上 , 要么南下 , 郑州便捷的地理位置反而加快了人口流失的速度 。1997年 , “种粮不如打工 , 有钱不怕没粮吃”的观点在河南甚嚣尘上 , 孔雀东南飞的人口流动在中原大地上持续上演 , 承担起中国经济崛起的最大劳动力红利 , 背后却是一个空空如也的故乡 。 阡陌农场上架起的铁路除了便利无数河南人外流 , 却未能留下什么 。时间来到90年代末 , 中国即将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 大批二线城市崛起 。 有些黯然的郑州 , 这时候应该怎么做?21998年 , 拥有9300万人口的河南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农场” , 在全国粮食产量开启长达5年的下跌时 , 河南大粮仓却能始终稳定在年产4000万吨以上 , 保住了14亿国人的口粮 。 但农业大省背后 , 河南在1998年的城镇化率仅为20.8% , 全国排名倒数第二 。河南产业底子在A股上的映射 , 便是市值位列河南前二的牧原股份和双汇发展 。 但现实是 , 农业无论如何规模化与产业化 , 对本土的依赖性极强 , 带来的附加值、就业数量、税收等均无法跟制造业相比 。 想要致富的河南人只能走出家门 , 奔赴祖国各地 。国内对河南人妖魔化的声音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 就连中央电视的防盗公益广告中 , 所有地铁乘客都用普通话交流 , 却让两个扒手用河南话交谈[4] 。与此同时 , 沿海与南方城市的吸引力不减 , 来自北方城市的竞争又变得愈发激烈 。 2001年中国一头扎进全球化浪潮中 , 庞大的海外市场和国人被激发的消费欲望催生了无数产业的崛起与新生 , 天南地北大搞新区建设 , 偃旗息鼓的煤炭产业和重工业重获新生 。北方经济一派热火朝天 , 山西依靠煤炭致富 , 煤老板们进京买楼、南下豪赌、排队迎娶女明星;陕西小县城神木凭借源源不断涌入的煤炭资金 , 走出全国第一个全民免费看病的“神木模式”;而坐拥全国第二大油田的山东 , 也依靠重工业重回GDP第二宝座 。这种周边兄弟纷纷奔小康的背景下 , 郑州压力如山 , 必须要顶着巨大的省际竞争压力 , 在优势尽无的环境下寻找突破口 。如何让河南人留下成为关键 ,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是一省的门面担当 , 南北东西纵横的铁路轨道却将郑州分割四散 , 难以成片利用 , 老城区发展缺少动力 , 提高郑州吸引力的突破口最后落实到了新区建设身上 。入世以后外资火热 , 彼时港澳商人是各地政府的座上宾 , 郑州同样眼红南方源源不断的招商引资 , 因此想要将东郊燕庄机场旧址改建为2平方公里的“港澳新城” , 渴望搭上港澳资本的顺风车 。然而方案汇报几分钟后便被打回 , 在虎口夺食的城市竞争环境中 , 2平方公里的新城根本无法溅起涟漪 。时任河南一把手大手一挥 , 定调新区建设要“高起点、大手笔” 。 此时 , 在从美国买回来的卫星图上 , 郑州东北方向上的一大片鱼塘吸引了大家注意 , 在规划全球招标的规格下 , 面积高达150平方公里的新区就此敲定 , 也就是日后的在全世界都闻名的郑东新区 。在隐忍中崛起:郑州凭什么成为北方的黑马?
摆脱“鬼城”称号的郑东新区 , 2017年在郑东新区的建设中 , 质疑声最高的 , 便是在缺水严重的中原城市中设计了个与西湖面积相当的龙湖 。 对此 , 时任郑州市委书记李克解释道:“沿海城市呆两三天白衬衫也不会脏 , 鞋子也没那么多灰 , 郑州出去走一会儿身上就带灰 , 就是因为城市水汽不够[5]” 。水汽足白衬衫就不会脏的理论 , 可比肩“遇水生财”的古老智慧 。过程曲折远不止于此 。 新区建设之际 , 新区负责人拿着图纸四处求商 , 谁也不愿意过来 , 79万元一亩的土地挂牌白菜价都无人问津 。 在筹资困难之际 , 新区建设根本无米下锅 , 项目负责人已是急得“油锅里有钱也敢下手去捞”的程度 。而在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的设计中 , 这个看起来规划超前、甚至有点天方夜谭的图纸 , 连建设人员都感到底气不足 。 为了确保“一张蓝图画到底” , 官员只能动用“CBD的湖就是眼珠 , 外面一圈绿化就是眼睫毛 , 这眼睛天天看着我们呢”来鼓舞士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