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识转化为实体的较量
从意识转化为实体的较量秦耕耘在人类进程的关键阶段 , 人的不同意识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 不同的文化生成不同的制度 。 制度一旦形成 , 也会随之生成一种自我保护力量 。 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反过来直接左右这个群体的意识与思想文化 。 国家形成以后 , 思想文化舞台一直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争夺的要点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希腊雅典人 ,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 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 , 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 被称为古希腊三贤 , 是古希腊哲学的奠基者 。作为雅典公民 , 苏格拉底也参加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 担任全副武装的步兵 , 以勇敢为人所知 , 但因当权者的不义作为而陷入困境 。 “人生的意义与目的何在?”作为思想者 , 苏格拉底认为:“若想善度此生 , 必须要有德行;为了实践德行 , 必须先知道何谓德行 。 他每天在公众场所与人谈话 , 主题大都环绕着德行的意义 , 刺激人们去思考道德的相关概念 , 从而觉悟德行的真谛 。 ”苏格拉底认为:“追求德行与智慧要先于追求个人利益 , 谋求城邦的正义要先于谋求城邦的利益 。 ”他的言行受到广泛影响 , 并因此而被送上法庭 , 是经过公开的审判程序被判处死刑的 , 罪名是败坏青年德行 , 是指青年们听了苏格拉底的思想言论以后 , 不再盲目服从权威 , 开始勇于思考 。 以上摘自傅佩荣的《西方哲学史》 。即使是没落的民主城邦 , 针对个人的思想言论 , 它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是毫不含糊的 。 统治者总是害怕人们反思历史 , 思考社会 。人类在国家阶段 ,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以及不同的阶层都有各自的意识与思想文化 。 人在宗教方面也有不同的信仰 , 表现在实际关系上就是思想文化空间与教权的激烈争夺 , 也是你死我活的对抗 , 在细微的情节上也会存在着性质的不同 , 直接作用于结果 。变革之前的天主教教皇体制 , 是一套完整的机构 , 是一个特殊的政府 , 不像是一种宗教 , 世俗界的一些机构与功能在天主教内已基本具备 , 罗马教皇能将宗教权力与政治权力集于一身 , 在其权力鼎盛时期 , 能够决定一些欧洲国家事务 , 甚至可以确定一些国王的任选 。约翰·威克里夫 (约1330─1384)是英国中世纪史上著名的神学家 。 他从晚年致力于宗教改革 , 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 , 认为基督徒应该成为自己生命的改革者 。 1377年起 , 威克里夫不断揭露教会与修道院制度的各种弊端 , 否认教士拥有赦罪权 , 他还认为《圣经》应比教会具有更高权威;提倡在举行宗教仪式时使用民族语言 , 并组织学者将整部《圣经》从拉丁语译成英语 , 对英国民族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他的改革主张得到了下层教士和平民的支持 。 教会认为这种作法是侵占了教会的教权与神权 , 并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围剿 。威克里夫于1380和1382年两次被英格兰教会斥为异端 。 其著作被列为禁书 , 追随者遭到迫害 。 1384年 , 威克里夫病逝 , 葬于卢特沃斯 。 1428年 , 教皇马丁五世下令掘墓焚尸 。胡斯(1369—1415) , 是14世纪捷克宗教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 , 著有《论教会》一书 , 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 。 胡斯受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的启发 , 对当时的捷克与天主教会的状况有自己的看法 。 他反对天主教会对捷克的控制 , 反对教会占有土地 , 反对教会贩卖赎罪券 , 抨击教会的堕落 , 提倡将捷克语用于宗教事务 , 并亲自将《圣经》译为捷克文 。 罗马天主教视其为异教徒 , 于1411年革除其教籍 。 1414年 , 康斯坦茨宗教会议判胡斯有罪 , 于次年将其处以火刑 。 由此激起捷克人民的极大义愤 , 引起了胡斯战争的爆发 。火刑的历史 , 要追溯到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 , 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在1233年设立宗教裁判所 , 以对付异己 , 含冤死于宗教裁判所的人难以计数 。这些变革主张都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改变 , 真正使其发生动摇的是路德的《评赎罪券的效能》《九十五条论纲》 。 在1500年 , 1501年 , 1504年和1509年 , 教皇都在德意志兜售赎罪税 。 1517年的赎罪券贩卖更是明目张胆 。 教皇把中德贩卖赎罪券的买卖交给出身霍亨索伦家族的马格德堡兼美茵茨大主教阿尔布雷希特 。 霍亨索伦的阿尔布雷希特几年前是靠富格尔家族的金钱才得到大主教职位的 。 富格尔家族、教皇和大主教共同商定 , 赎罪券收入50%归教皇 , 50%则作为偿还富格尔家族 。 为了取得皇帝对这种交易的允许 , 另给皇帝3000古尔登(德意志货币) 。 富格尔家族还派专人和赎罪券兜售者们在德意志穿街走巷 。路德在保罗的《使徒行传》中得知:义人因信仰而得救 。 他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每一位诚心忏悔的基督教徒 , 即使没有赎罪券 , 也能完全减免他的罪过和惩罚 。 路德还主张每个人都有阅读或学习《圣经》的权利 。 他的这些行动 , 无疑是在与教皇及神职人员争夺教权与神权 , 拆掉了人与上帝之间的阻隔 。 路德也不承认教皇是人间的代表 , 不承认“教皇是没有谬误的”说法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 , 犹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 , 立即燃起燎原之火 , 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作起义的信号 , 原来用拉丁文写的这份论纲 , 被译成德语 , 争相传播 , 两个星期内传遍德意志 , 一个月内传遍基督教世界 。路德的作法不仅受到教会的抵制 , 1520年新加冕的德意志皇帝查理五世也对其进行迫害 , 他在1521年下令路德到沃尔姆斯帝国议会进行公开辩护 , 或撤回自己的言论 。 这时的路德与胡斯不同 , 德意志民族的广大多数站在他的身后 , 他在人民和帝国骑士的保护下没有作任何让步 。面对帝国至尊、教皇使节和帝国议会 , 路德先用德语然后用拉丁语进行明确答复:我既不信任教皇 , 也不相信宗教会议 , 因为他们经常自相矛盾……路德虽然态度强硬 , 皇帝却不能明令判其有罪 。 教皇使节道出了当时的情境:十分之久的德意志人欢呼—路德 , 剩下的十分之一高呼—罗马教廷该死 。 之后 , 查理五世发布了帝国法外令 , 指令一切人:不许给路德住处 , 不许给他房子 , 不许给他吃喝 , 不许给他支援 , 否则必予严惩 。但是皇帝这道敕令毫无意义 , 萨克森选侯把路德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 指定瓦特堡作为他的居留地方 。 路德隐去真名 , 在这里用德语翻译《圣经》 。 他的翻译作用是在于未经篡改的《圣经》原本 。 而在当时的天主教内部 , 传教士能选择不同的版本 , 甚至根据教会的目的利益解读《圣经》 , 完全颠倒了宗教的性质 。 路德最初只是要求改革教会的弊端 , 却创立了一个新教 。 他发起了一场恢复原始基督教精神的革命 , 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 也为英格兰的清教运动奠定了思想根据 。 (以上的历史部分 , 摘自袁鸣的《简明西方哲学史》16世纪中后期 , 天主教又重启反对新教的反宗教改革 , 同时为了巩固天主教的原有地位 , 不至于被人们彻底放弃 , 对内部进行了改革 。 而对新教的抵制丝毫没有放松 , 教皇对一切出版物的严格检查制度建立起来 。 教皇可随时开列“禁书目录” , 禁止天主教徒去研究新教书籍或自然科学新著作 。 除了思想控制以外 , 天主教会还建立了耶稣会 , 作为反宗教改革的重要工具 。 耶稣会的创立者是西班牙贵族伊格那基俄· 德· 罗耀拉(1495—1556) 。 他主张耶稣会的成员不但要修行 , 还要为教皇和天主教服务 。 除安贫和守贞的宣誓外 , 还强调对会长的绝对服从 , 并规定一切事务按教皇意旨办理 。 1540年教皇批准该章程 , 罗耀拉成为该会第一任会长 。耶稣会是一个有严格纪律的准军事性机构 , 罗耀拉的训词是这样的:下属必须服从上级 , 像一具可以随意移动的尸体 , 像一根可以任意转动的棍子 , 像一块可以任意捏扁或拉长的蜡团 。 耶稣会的宗旨是维护与扩大天主教的权威 , 在各处建立和巩固天主教会的统治 。 为达此目的 , 耶稣会士对一切天主教的反对者进行不择手段的报复(其口号是 , 只问目的 , 不择手段) 。 会士们常常以便装同世人自由交往……(以上历史部分 , 摘自丁建弘的《德国通史》)如果是一个头脑与身体都健康的人 , 如果付出能有合理所得 , 如果人的生存出路还在 , 有谁会愿意与邪恶为伍?如果人的意识全面丧失 , 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找到安身的处所 , 神仙也无可奈何 。 在黑暗中 , 在人失眠的夜晚 , 正是人应该进行思考的时候 。 如果人类不能挽救自己 , 上帝绝不会向谁伸手 , 因为他已将怎样生存的选择权赋予了人 。英国的宗教改革是自上而下的 , 但很不彻底 , 改革后的教会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天主教成分 , 致使越来越多的信徒被加尔文宗所吸引 。 这些新教教徒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成分 , 以纯洁教会 , 形成了英国历史上的清教运动 。 玛丽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王 , 也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 , 她废除了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在位时的宗教立法 , 完全恢复到罗马天主教 , 她还与天主教的西班牙王子菲利普二世结婚 。 玛丽以极其残酷的手腕惩罚清教徒 , 将他们大批关押、流放 , 并烧死了300多位新教领袖 , 包括大主教托马斯•克兰默 。天主教认为 , 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 , 通过教皇人们可以与上帝沟通 , 信徒可以通过忏悔、行善以及购买赎罪券等途径来获得救赎 。 而清教徒则认为 , 上帝是万能的 , 又是不可知的 , 没有任何人可以通过任何方式来认识上帝 。 他们反对主教制 , 要求教会组织民主化 , 信仰自由 。 在生活上 , 他们主张节俭、勤劳、进取 。 厌恶懒惰与邪恶 。 虽然清教没能取代英国国教 , 但英国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 , 使其走向了世界强国的行列 。虽然清教教徒深受迫害 , 没有在英格兰找到自己的家园 , 不得不远涉重洋 , 来到大西洋彼岸 。 他们当时也许还不知道 , 用他们的意识行动能够创造最伟大的奇迹 。在1815年 , 德意志仍然分裂为38个大小不等的邦国 , 其中最强的是奥地利与普鲁士 。 同年6月8日 , 各邦国签订了维也纳和约 。 奥地利帝国是欧洲专制的堡垒 , 其首相梅特涅亲王便是那个反动堡垒中的灵魂人物 。 他顽固地要保持维也纳会议所安排下来的程序 , 他豢养着1万多名警察 , 把那些鹰犬散布在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 对一切具有自由思想的人进行迫害 。 举凡一切的报纸、杂志、书籍和戏剧 , 均须经过严格审查 , 始可出版上演 。 大学讲堂上也有秘密警察在监视 , 只要教授们有任何批评政府的言论 , 马上就会遭到革职的处分 。 奥地利帝国的一切行政措施都是违反时代潮流的 。 奥皇弗朗茨一世甚至反对修建铁路 , 因为他觉得一旦铁路建成以后 , 革命思想的传播就会更快了……摘自历史学家郭圣铭的《世界文明史纲要》这种围堵的方式就是用不着焚书了 , 而人的意识与思想语言人们也听不到、看不到了 , 意识与思想文化的作用也无从说起 , 于是人的意识行动没有了 , 变成了没有灵魂的机器 , 对于人来说 , 人的存在价值还在吗?当人们不能主宰自己的时候 , 权力的目的利益就成为他们的向导 , 决定着他们的命运 。 而上帝是把人当作会思想、会行动的生命造出来的 。这是在走进国家时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争夺与反争夺 。 在政治垄断方面的表现特征就是对统治权的垄断与官吏的任命制度 。 在经济上与之配套的就是公有制与利出一孔的垄断分配制度 。人的意识与思想文化产生作用的条件是:要有充分的思想自由 , 不同的社会群体有自由的思想文化交流空间 , 使“人”的意识思想文化能够得到传播 。 这里的“人”是指具备了“人”的属性的“人” , 具备了“人”的意识的“人” , 而不是指表象上的人 。在权力社会 , 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目的利益 , 必须使一切人的思想文化与民众隔绝开来 , 使之不能产生作用 , 而要推行自己的东西 , 这些东西就是等级意识, 服从意识 。 人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 臣民关系 , 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 如果人没有这种权力意识 , 权力制度就会垮塌 。 推行等级意识服从意识的目的就是维护其统治利益 , 维护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
推荐阅读
- 社评:中欧存在缓和意识形态纷争的现实空间
- 意识之外
- 化为有点像奇瑞
- 拆迁|公交司机报复事件:你可能没意识到,你在鼓励犯罪
- 学术生产不应异化为论文发表锦标赛
- 由物质决定的意识怎么能不缺德
- 图解华为半年报:疫情、实体清单对其冲击几何?
- 信阳讯|火光冲天!凌晨,京港澳高速一货车着火!满车空调外机化为灰烬
- 为什么说房地产不是实体经济
- 说说中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