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网易云音乐才不只是输在了版权上( 二 )


至于其他几项……我们不妨先来回顾网易云早年间的一个营销策划 。
2017年的3月 , 当时正如日中天的网易云在自己的总部杭州策划了一次相当特别的营销活动——他们包下了当地的地铁1号线 , 用筛选过的一批乐评铺满了车厢与沿线的地铁站 。
这一招精彩的营销策略在当时大获成功 , 直接成为了当天互联网上最大的舆论热点 , 在收获到数不清的流量与关注之余 , 还得到了无数网友的点赞支持 , 可谓是博得了满堂彩 。
既然尝到了甜头 , 网易云音乐的市场营销部门自然会想要“一二三四再来一次” , 试图通过同样的手段复刻成功 。
于是在不久后的2018年1月 , 他们再一次精挑细选了一大批音乐评论 , 然后把他们搬到了北京地铁的车厢当中 。
结果这一次几乎是原样照搬的营销活动 , 最终效果却远远不如上次……从数据上来看 , 2018年1月包下北京地铁的这次营销所带来搜索指数增长的波峰 , 甚至还比不上整个2017年的平均值 。
明明是同样的招数 , 为什么第二遍就不灵了呢?
不信邪的网易云音乐 , 后续又分别在厦门等城市的地铁上再次复刻了几次类似营销活动 , 至于结果嘛……自然是一次不如一次 。
到最后几次基本上可以说是连个响都听不到了 , 在舆论圈子里压根就没折腾出什么动静 , 以致于许多网友还以为网易云只在杭州和上海的地铁上搞过活动 。
其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简单——不是大众在一两年之内突然对那些“金句”评论不感冒了 , 而是网易云本身的UGC内容创作质量在飞速地下滑 。
在早期 , 网易云的音乐评论区相比起同行而言可谓是“人才辈出” , 几乎每首热门歌曲下方都有无数短小精悍的“金句”评论 , 让许多人都调侃着要把那些评论收集起来出书 。
网易云本身也对此相当自得 , 官方为此一直在主动配合、维护这种良性的社区风气 , 同时也在尽力将其打造为一个特色卖点 , 想用“一边听歌一边刷歌曲评论区”打造成网易云用户的一种重要身份认同 。
可是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 在歌曲评论区里搞创作这种事 , 是在先天上就存在不足的 。
毕竟乐评首先就需要契合相应歌曲本身的情绪 , 这几乎就限定死了乐评的创作方向 , 从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一种“命题作文” 。
再加上评论区这种体裁带来的篇幅限制 , 以及网易云官方一些有意无意地推波助澜……曾经“金句”频现的评论区很快就被各种套路化、模板化 , 甚至是干脆抄袭、翻版雷同小故事的低质评论所席卷 。
乐评的创作主题也从早期的包罗万象 , 慢慢收窄成了失恋、崩溃、受挫、抑郁等几个“丧元素”的无限循环 , 以致于被网友嘲讽为“人均抑郁症”、“全国最大的抑郁症患者交流平台”的“网抑云” 。
适度的文青是令人向往的文艺 , 过度的文青就成了无病呻吟的少年强说愁 。
以另外一个热门论坛知乎为例 , 早期时人们谈到网易云乐评的画风往往是这样的:
可到后来时过境迁 , 各种令各种新老用户大感狗血的生离死别小剧场开始占领乐评区后 , 人们谈起网易云乐评时的画风就成了这样 。
曾经最大的卖点被彻底“玩坏”成了狗血段子层出不穷的“比惨大赛” , 所谓的逼格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
再加上网易在云音乐增速初次受到冲击时的昏招频出 , 搞出一大堆主动拉低逼格的云村社交带来的口碑崩塌 。
可以说在早期网易云音乐身上那些吸引用户的亮点 , 随着时间的推移要么被竞争者迎头赶上 , 要么就在各种因素下消磨殆尽……这些都是导致网易云音乐在“版权之争”中输掉后快速衰落的推手 。
如果我们的文章到此就打止了 , 那么总觉得好像还差点意思 , 相比起那些对于网易云的衰败只知道嚷嚷“版权”二字者 , 也有点五十步笑百步的味道 。
因此 , 我们决定再往下深挖一层 , 从一个其他人没怎么提过的角度来解读一下这个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