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张颂文成名“前夜”:“我试过一千次戏”( 二 )


他回忆自己试戏时的糗事 , 笑得比别人都大声 , 旁观者像“听”了一部长达两小时的黑色幽默电影 , 其实回头一想 , 全是辛酸 。
“好笑吧?是真的好笑 , 我身上的故事都是喜剧来的 , 但其实所有的喜剧都建立在一些很悲催的事件上 。 ”张颂文说 。
受新冠疫情影响 , 从2020年大年初四至今 , 张颂文都是停工状态 , 之前谈的所有戏 , 开机时间都一再延迟 。 “但我也很习惯这种状态 , 每天读剧本 , 每天都在学习 , 也很充实 。 ”他说 。
以下为张颂文自述 。

1

“天天渴望自己能快点老”


我是因为没戏拍 , 没有生活费用 , 他们只找我当表演老师 , 才被迫教表演 。 有些被我教过的人 ,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会说“我是跟张颂文老师学的” 。 别人问:哪个张颂文老师?他们说:中国最厉害的国际表演工作室 。 名头就这样传出去了 。 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工作室没有任何工作人员 , 就我一个人 , 一对一地教 。
可是 , 我明明想打篮球 , 你却让我当篮球教练 , 我怎么会快乐呢?没有人找我打篮球 , 那我只能选跟篮球比较接近的 , 那不就是用教练的身份在旁边站着 , 看他们打篮球?也挺好的 , 起码我依然在目睹这一切 , 感觉自己没被抛弃 。
我们在院校里教的那套表演理论就是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 也就是俗称的体验派 。 这套体系是非常扎实的 , 它传授的是表演的基本功 , 声台形表 。 但是 , 用这套基本功训练 , 你是不是就可以当一名演员了呢?严格来说不是的 , 你只是完成了表演行业里最基础的一个训练 。 真正决定你能不能当演员的 , 还有很多后天的因素 。
我在北京电影学院教了七八年 , 在表演系当助理教员 , 不是正式编制 , 底薪不高 。 当时我很想出来演戏 , 因为没有演过戏就去教表演 , 我认为没有说服力 。 但是在电影学院当表演助教是很难请假的 , 又不想丢了饭碗 , 只能等寒暑假 , 寒假25天左右 , 暑假50天 。 一年只有这两个时间是有空的 。 我又不是什么无价之宝 , 谁会整部戏不拍等着我?不可能的 。 所以导致最后我根本没有什么机会拍戏 , 就这样耗 。
2004年 , 我演了第一部担任主演的电视剧 , 叫《乘龙怪婿》 。 那会儿电影不多 , 电视剧很多 , 《刑警本色》《黑冰》《黑洞》《结婚十年》《大宅门》《大染坊》《雍正王朝》……那个年代是电视剧的天下 。
演员张颂文成名“前夜”:“我试过一千次戏”
文章图片
张颂文(中)的演员生涯始于电视剧 , 图为2004年他演的第一部担任主演的电视剧《乘龙怪婿》剧照 。 (资料图/图)
可是那会儿的电视剧市场 , 真正的明星以中生代演员为主 , 陈宝国老师、陈道明老师、斯琴高娃老师、王志文老师、李保田老师、江珊老师、蒋雯丽老师……我们这些刚毕业的人就很尴尬了 , 二十来岁 , 只能演一些小角色 , 主角的儿子、弟弟 , 或是身边的大臣 。
那时候我每天对着镜子看 , 很讨厌自己长得年轻 , 天天都渴望自己能快点老 。 你去见组 , 每次墙上贴的都是陈宝国老师他们的名字 , 你一看就知道自己没戏了 , 因为第一梯队全是中生代演员 。
再往下看 , 第二梯队那些年轻演员 , 那个年代 , 我看各个剧组贴得最多的是黄晓明 。 那会儿我去跑组 , 见到很多同龄演员 , 印象最深的是邓超 。 那时邓超已经有一点名气了 , 他也在跑组 。 有次试戏 , 我跟邓超一个组 , 我记得那部电视剧叫《鹿鼎记》 , 邓超演韦小宝 , 我演皇帝 , 试完戏 , 我还跟邓超合了影 。 很多年以后 , 我在清理电脑的时候 , 看到我和邓超有一张合影 , 我很惊讶 , 我什么时候认识他的?我们两个人还这么亲密 , 搂着拍了一张照片 。 我努力回想那段时间我在干什么 , 才想起来我们都试过一部《鹿鼎记》 。 结果可想而知 , 我们两个人当时都失败了 , 都没被选上 。


推荐阅读